第1章 ☆、11歲時不得不回去的家
? 小童認識小林的時候,是小學四年級下學期。小童家裏舊房拆遷,從城市的一個區搬到遙遠的另一個區住,小童的外婆春節時去世,她離開外婆家,搬回去和父母同住。父親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套簡單的小房子過渡。
一家四口等新房子建好後再搬回去。原有的家具因為好幾年在外租房,無處安放,已經所剩無幾,家裏的東西非常少,但因為空間小了很多,也不覺得寬敞。感覺那就是一個臨時的家,一切都很将就,不舒适,也沒辦法讓住在裏面的人安心。小童從外婆家附近的小學,就近換到租的房子附近的一所小學讀書。
租的房子是在一個平房大院子裏,房東家有前後院,雜物間,種了一些菜,養了一些雞、鴨、鵝、狗,很有生活氣息。那是個城郊的地帶。小童自小害怕動物,通常小心避開狗和鵝。房東有五間住房,留了兩間自住,另外三間租給別人。一戶租給了小童家,一戶租給了一家三口,一戶租給了一對年輕的二十歲出頭的小夫妻。房東夫妻有一兒一女,人很随和,他們和小童一家相處融洽。小童和房東的女兒小豔也經常一起玩,豔比小童大三歲。已經讀初一,長得酷似電影明星張敏,一雙眼睛特別靈動,喜歡打扮,才上初一,學校裏追她的男生已經排成長隊。她在學習上沒有什麽心思,大部份時間用來打扮和發呆。要不就是和她的女朋友們去外面游蕩。因為沒心思學習,她的媽媽經常罵她,她也不當一回事。她在姿意揮霍着自己的青春。小童覺得豔的那些男朋友們都有些痞氣。
7143d7fbadfa4693b9e2ec5《》 @ Copyright of 晉
當小童去新學校報到時,她家裏剛剛搬完家,她還分不清新環境的東南西北,過了好幾天她才發現班裏那個成績很好、不愛講話、高高瘦瘦的男孩子和她是住一個院子的鄰居。院門口外面,是另一位男同學小周的家,三個人同班。但小童上學和放學沒有和他們同行。可能是她喜歡獨來獨往,可能是她看上去有點冷漠,那兩個男孩子有點怕她。他們如果有機會倒是喜歡取笑她,最好的一個取笑她的題材就是她的老爸,一位愛喝酒,喝多了酒樣子很可笑、滑稽的叔叔。小童的爸爸和他們的爸爸不同,他們覺得小童的爸爸非常可笑。。65b9eea6e6bb9f0cd2a4
每當小童聽到他們的竊笑,看到他們偷瞄她的表情,她雖然心裏很惱火,表面上卻從不發作。她當沒有聽到,也當沒有看到,她面無表情,她當他們是空氣。她的表情是:“我輕視你們!”11歲,按說還是小孩子。但她覺得她沒有外婆了,媽媽只愛弟弟,不愛她,爸爸只有興趣打牌、喝酒。她像一株自小被冷落的植物,一向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态。她想要快快長大,她要早點離開那個她不喜歡的家。她要變得強大,無論怎麽樣,她都不哭,如果哭也不想讓別人看到。 她有她的快樂,也許是讀到了一個喜歡的故事,也許是在學校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她喜歡把那些藏在心裏。她從小習慣了不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事。外婆年紀太大,并不能了解她的心思。媽媽像是陌生人,她最喜歡的事是織毛衣、看電視,她們沒有什麽共同的語言,小童自小和她沒有什麽親近的記憶或是念頭。
小童在新的學校,很快就有了兩位玩得來的新朋友,小明和小敏。她們在學校或者放學以後,都經常一起玩。三家住得很近,有時會約着一起寫作業。明和敏成績平平,她們很快接納了小童這位新同學,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她的成績在班裏不錯。她們不會做的題,對小童來說都是輕而易舉。小童有時也覺得自己和她們不同,她和她們關注和喜歡的東西不太一樣,明和敏特別關注班裏最帥的男生-軒,但是軒和她們沒有什麽交往。童常聽她們提起,也仔細留意了一下軒,他就坐在小童的前排,小童發現他确實長得很好看,個性桀骜張揚,與衆不同。
小童每天和明、敏玩在一起,有時卻覺得游離在她們的世界以外,童對明和敏關注的話題不都感興趣。雖然她也和她們一樣每天笑啊、玩啊、鬧啊,可小童的心裏沒有那麽快樂。她有時想外婆,有時想到和父母弟弟一起生活的一些不如意,還有就是,她知道一年多以後她還要轉學。這是她讀的第二所小學,六年級時,她還要轉一次學。只是她沒有告訴這所學校的同學。
班裏有一個特別的女生,沈辰,她比同班同學看上去大兩歲,四年級時她的個子已經有160CM,是年級最高、最美的女生。她穿的衣服總是很別致,她淡雅而美麗,垂順的直發披在肩上,齊眉的劉海兒,大大的眼睛顧盼明麗,像是日本動畫片裏走出來的美少女。小童有時覺得,沈辰很像日本動畫片裏的花仙子。別的女生還沒有開始發育時,她的胸部已經隆起,婷婷玉立,不僅是身體早熟,她的思想更是成熟。她的心思缜密,有着遠超于同齡人的淡定優雅,讓她站在人群裏格外出挑。當身邊女生還是一群醜小鴨時,她已經長成了白天鵝。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她,她說話和做事非常有分寸。她像是班裏孩子們懂事的大姐姐。她是那個班的班長。
沈辰從小童來這個班級開始,就一直在冷眼觀察童,她不像敏和明那樣心無城府地和童玩在一起,她和童若即若離。童的身邊有她的存在,因為她對童有點好奇,可她會保持一定的距離。童的到來,讓沈辰保持了近四年的女生第一名的地位保不住了。小童沒有意識到沈辰的情緒,因為她并不了解這個班級以前幾年的情況,直到有一天明無意中和她提起,童才意識到沈辰為什麽對她是那樣的态度。小童心思單純,她不會轉着彎兒想事情,凡事在她看來都要化繁為簡最好。四年來,那個班的成績,一直是小林第一,無人超越,沈辰是第二,也是無人超越。他們是神一樣的存在,好比是武林中的兩位男女霸主,地位堅如磐石。這種平衡,因童的到來而改變。那個年代,認真讀書的小孩子并不像今天這麽多,家長也并不特別重視孩子小學時的成績。小童小學時學習并不算努力,可能是別人也不努力,所以她成績很突出。
小童是個有點驕傲任性的女孩子。她聰明、活潑、漂亮。從小到大,順風順水,唯一的不順是來自家庭,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她自小由外婆帶大,外婆雖然晚年身體不好,家境也不像年輕時那麽富足,但在小童媽數年如一日,一份完整月薪的財力支持的範圍內,外婆沒有虧待過小童,寵她如小公主。當別的孩子沒什麽零食可吃時,小童從小沒有缺過餅幹、面包、糖果、汽水。甚至于市面上出現不久的泡泡糖,外婆也經常買給小童。小童的衣服也總是比鄰居小孩的衣服漂亮。鄰居家的小孩子們向來很羨慕小童,她倒向來不以為然,因此她從來不太關注一些小事情。外婆喜歡喝散裝的白酒,小童從能走穩路就經常拎着酒壺,去附近的便利店給外婆買酒。因為經常幫外婆采購,小童的加減法口算自小神速。外婆讀過私塾,古文古詩有些根基,經常給小童講《三國》,《紅樓夢》的故事,小童記得第一首詩是外婆讀給她的,“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十只花。”後來小童長大以後知道那是宋代邵康節的詩。外婆讀那些詩句時的畫面,在多年以後依然可以浮現在小童眼前。小童喜歡外婆。小童說等她長大了也和外婆一起住,她會賺錢給外婆買很多好東西,可惜外婆早早離開,沒有等到那一天,這是小童永遠的痛。小童把外婆當成了媽媽,她愛外婆,而媽媽于她而言是個外人,直系血緣的外人。
外婆對自己隔一兩年才能偶然碰到的兩個孫女從來不待見,正眼都沒看過她們。外婆年輕時重男輕女,對兒子像親娘,對女兒像繼母,晚年時是一直受她虐待的大女兒給她養的老。顧念到此,她在小童身上做了彌補。外婆年輕時家境很好,父親是小地主,家裏頗為殷實。結婚時嫁得也好,家境富裕,養尊處優,十指不沾陽春水。後來四十歲時丈夫去世,家道中落。她沒有工作能力,還要養五個孩子,靠一點家産和積蓄度日。長年的心情郁悶,慢慢養成了吸煙、喝酒的習慣。小童有時看到外婆喝完酒後會邊唱京劇邊落淚,她聽不懂外婆唱些什麽,卻聽得出其間的悲傷和落寞。外婆的大兒子生活得不寬裕,娶了媳婦就搬去外面住了,要養兩個小孩,他一分錢撫養費也沒給過她,還在離家前把家裏值錢的東西相辦法偷叢拿走了,之後幾年也不會出現一次,見一次面,母子大吵一次,老人傷透了心,她自然也不喜歡孫女和媳婦。小童的媽媽自小童記事起和大舅沒有來往。外婆的五個孩子挨過餓,受過苦,可總算是平安長大了,算是受老天照應吧。外婆不是慈母,沒有工作能力,脾氣不好,她逼着大的孩子帶着小的,孩子們再大一些時,她讓大的孩子們出去工作賺錢養家,小童的媽媽因此只讀完小學,就早早開始工作養家了。不管怎樣,他們兄妹五人頑強地活下來了。
難得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大,小童從小對貧窮沒有什麽恐懼,對物質沒有什麽匮乏感或者強烈的占有欲望。她父母所在的家庭算是中産,不富有,但父親會經營,一家人生活得不拮據。在別的孩子糖都很少吃到的時候,小童的身邊沒有缺過巧克力。小童家裏的老房子是俄式洋房,解放前爺爺買下來的俄羅斯人留下的老房子,房子舉架很高,冬暖夏涼,有高高的落地窗,紅色的木地板,窗外是漂亮的小花園。只是那個家,小童極少回去,那是弟弟和爸媽的家。她小學四年級下學期以前,一直和外婆一起生活。小童的媽媽當時嫁給童爸,是經人介紹,童爸無父無母,唯一的一個姐姐遠嫁外地。童爸家沒有經濟負擔,童媽要養老媽。多年以後,大舅家的表姐表妹提起小時候,還用無限眼饞的神态描述她們小時候什麽都吃不到,什麽漂亮衣服都沒有,她們看到小童是抱着餅幹盒子在吃,穿着她們見都沒見過的漂亮連衣裙,騎着她們沒見過的三輪兒童單車,她們的意思是那個天壤之別讓她們永生難忘。小童自己倒是忘記了,她倒是抱歉曾經因此傷害過表姐表妹。所以她工作以後經常會買些禮物給她善良可愛的表姐表妹,盡管她們小時候見面的機會并不多。可所有恩怨是上一輩人的,她從不放在心上。
小學四年級這一年,對小童來說,流年不利。自小相伴的外婆過世,她沒有見過外公、爺爺、奶奶,外婆讓她第一次嘗到了失去親人的滋味。外婆去世前幾個月,媽媽又得了嚴重的頭痛病。醫生說是低顱壓綜合症。媽媽住進了醫院,脊椎穿刺,進行一個很複雜的治療。媽媽自幼營養不良,成年以後在吃的方面又過于節儉,體質非常弱。她住院後,家裏沒有人管,小童爸爸很懶,飯都懶得給孩子做。每天依舊喝酒打牌,不知道她們那段時間是怎樣熬過去的。
外婆年初四過世,她是年前剛剛康複從醫院回家過年。接到鄰居消息,小童失魂落魄地穿着拖鞋,睬着冰雪,一個人坐了一個多小時公交車跑去外婆家,她到的時候,二姨守在榻前,外婆已經閉上眼睛。床前有盞小小的油燈忽明忽滅陪着外婆,那個時候,童媽在住院,不能下床走路。
好多天後,料理完外婆的後事,幾個舅舅和姨吵吵鬧鬧地分完外婆的家産,小童把外婆留給她的金戒指和銀镯子送給了二姨,她不了解那些東西的價值,但二姨父一直在替二姨在争那兩件東西,因為外婆走時,沒留下別的值錢的東西,房子留給了二舅。所以小童就說她不要,送給二姨。二舅媽聽了那個氣啊,可小童是轉送老人的遺産,她沒有辦法。大舅一家什麽也沒分到,憤憤不平。外婆家的房子是童爸幾家前出錢翻建的,當時二舅要結婚,老房子太破舊。小童一家向來對娘家只有付出,不索取,所以他們不帶走一片去彩地安靜離開了外婆家。童媽哭得睜不開眼睛,再不慈祥的媽媽,也是她的媽媽,小童當時想。小童被接回到了父母身邊。她二十個月開始和外婆一起生活,家對她而言,應當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那個簡單的家才是她真正意義上的家。在她和外婆一起生活的近十年中,她所有童年的記憶,她的父母是缺席的。她的弟弟晚她三年多出生,那是她父母生了一個女兒失望幾年後,終于盼來的男孩子。那個家,當她重新回去時,發現她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外人。她和他們三口人沒有什麽共同的話題,因為弟弟成績不好,他不喜歡這個反襯他不優秀的姐姐。父母只欣賞姐姐一點,她成績好,不用他們操心。這一點弟弟比不了,也不想費力去比。他想着辦法捉弄她。她也不喜歡那個一無是處只會惹事生非的弟弟。40f0c74a814ec9237b6ec《》 @ Cop他們出生和成長的城市是一個北方的省會城市,工業老城,一切生活都是比較慢的節奏。
Advertisement
那裏的一年有半年是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那裏的冬天是灰色的,與用來供暖氣的鍋爐相連的高高的煙囪,直入雲天,它們在冬天會一直冒着黑煙,空氣中飄浮着顆粒狀灰塵。去外面走一走,臉上、衣服上、鞋上會落上一層灰塵。有時候眼睛裏也會被吹進灰塵,流很多眼淚才能把眼睛裏的灰塵弄幹淨。八十年代,北方城市每家每戶的生活大同小異,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小童不喜歡北方的冬天,雪很美,但是天空太灰暗。小童在冬天失去了最親近的外婆,讓她覺得冬天更加寒冷。那是一個物質很貧乏的年代。每家的大人都是在各行各業上班,工作不一定很忙,但都是早出晚歸。拿一份微薄的薪水,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各種人情往來的開支。人們對金錢和物質有深深的匮乏感。小童的媽媽沒有讀過幾天書,她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是□□和偏激的。那個時候,雙職工的家庭裏,上了學的孩子們通常自備着鑰匙,不會有人接送上下學,中午自備午餐,在學校加熱,在學校吃飯。家裏有老人照顧的孩子們,會中午回家吃飯。小童和弟弟放學回家也沒有飯吃,經常到處翻餅幹面包吃,正餐要等大人下班回家才有得吃。小童從小學四年級下學期開始獨立,她慢慢學會做簡單的飯,洗衣服,打掃衛生。但她的媽媽從來對她沒有一句表揚,甚至于她擦完玻璃,她還要罵她一頓說沒擦幹淨。多年以後,小童知道,母親的原生家庭給她的那個成長環境,還有外婆對她的冷酷,外婆的重男輕女,讓母親無意識中繼承了外婆的一切。包括母親沒辦法和親生女兒形成親密的關系。也許那些并不是童媽有意為之。小童意識到她的父母對她情感淡漠,家裏人沒有什麽親情。那個年代像黑白照片,色調灰暗。沒有太多娛樂,也沒有太多書可讀。小童假期有時會去街邊出租小人兒書(今天說的連環畫)的攤位前,一坐就是半天,她喜歡看書,那些故事可以讓她忘卻生活中的煩惱。童媽在單位給小童訂閱了一些書刊雜志。童爸也會給小童錢讓她自己買書。小童自小不缺零用錢。
搬去新的地方住以後,院子裏的孩子們有時會聚在一起玩。小林是家裏的老三,他有一姐一哥。他不愛講話,腦子卻極靈活,他有時會出人意料地講出一些有趣的故事,逗得孩子們大笑,這時候,小林自己也會開心大笑。小林平時看上去少年老成,水波不興地沉穩,偶爾也會有調皮的一面。小林的老奶奶八十多歲,他們家的氣氛很融洽。父母話都不多,人也和氣。林媽個子接近一米八,她的臉上總是挂着微笑,她講話慢聲細語,對誰都是一團和氣。小童從沒見過林的爸媽吵架。童很羨慕林。林的姐姐是老大,不愛讀書,已經工作,談了男朋友,化着濃妝,燙着波浪卷發,打扮得很時髦。兩兄弟經常取笑姐姐。姐姐也對兩個弟弟頗有微詞。但那一家子,是真的和睦。小童有時想,假如自己的爺爺奶奶活着,媽媽的脾氣,有可能讓一家人這樣和樂嗎?小童反感爸媽長久以來的吵架。原因都是爸爸不做家務、愛喝酒、愛打牌。林的哥哥大林幾歲,也戴着眼鏡,斯斯文文,在讀初中。那也是個成績很好、安靜的男孩子。林的爸媽都是工程師,有時小童看到小林的媽媽在餐桌上邊吃飯還邊翻看手邊的工程圖紙,覺得她很有學問。小童喜歡看到他們一家人在一起時的溫暖感覺,但她從未對林提起過。小童有時候會去小林家玩一會兒。他們有時各自靜靜坐着,有一句無一句地聊天,小林通常坐在書桌前,小童通常在他房間東晃西晃,翻翻書架上的書,如果有好的,就借去看看,或者看看四處好玩的小擺設,随意和林聊幾句,當童看林的時候,林有時會臉紅,更加說不出話。童看他的樣子,有時覺得他太悶,待一會兒就走了。
小童有一次無意中發現小林的書桌臺面的玻璃下壓着一張班級的合影,是小童轉學來之前的照片,上面自然沒有小童。可是,上面卻有一個人的照片是沒有臉的,臉被戳爛了。小童一驚,看完照片,心裏默數了一下班裏的成員,意識到沒有臉的那個人是軒,班裏長得最好看的那個男孩子。軒白皙的臉孔上是立體得像是混血兒的五官。高挺的鼻梁,深深的眼眸,濃密的睫毛,臉上有幾顆小小的雀斑,很多年以後,小童發現外國的小孩兒确實臉上經常會長雀斑,因為皮膚白,襯得雀斑更加明顯,但長在軒的臉上,沒有讓人覺得有難看的感覺,只是讓人覺得他皮膚更白。第一眼見軒時,小童忍不住盯着他看了很久。怎麽會有長得這麽好看的男生?他的父母要長得多好看,才能讓他繼承這麽多優點?軒就坐在小童的前排。他經常上課時有意無意回頭來看小童幾眼,表示對這新來的同學比較好奇。要麽看老師在黑板寫字時,他就轉過頭自言自語和童說幾句話,瞄着老師,在适當的時候他就轉過頭去看黑板。有時候,他沒掌握好節奏,也會被老師丢粉筆頭打或是大聲罵。班裏做小動做的男生太多,老師有時也顧不上管他。他臉皮挺厚的,老師罵他,他也嘻皮笑臉不當一回事。童對軒沒有不好的印象,可能是軒對童一直友好,從沒捉弄過童。所以他說他的,她看黑板,聽老師講課,一言不發。她聽課通常很認真,回家基本上看課外書。課堂上別人講話不能幹擾到她。軒看到童對他不理不睬,甚是沮喪。有時中午吃飯,軒會跑去幫小童拿飯盒放在她桌上,有時他打水時順便拿上小童的水壺,幫她也加滿。軒和班裏幾個高個子男生天天膩在一起,基本上不熱衷于聽課,可他成績也不差。小童不知道軒是如何得罪了小林,照片會被小林毀了。林比較內向,童沒敢直接問他。敏卻有一次無意中把這個謎底揭開了。四年級上學期,沈辰不知道出于何目的,開始主動接近林,她經常有事沒事主動找林問東問西,有時還會送些糖果或者借書給林。漸漸地,林也開始偷偷關注她這個小美女,進而神不守舍地喜歡上她。有時候,林上課也走神去偷看她。平心而論,林是才子,卻沒有軒那樣好看的容貌。他五官不出衆,個子比同齡人高半頭,戴着眼鏡,話也很少。他站在人群裏,如果不是個子高,你真的很難找出他。
林有一種處事不驚的沉穩,和他的年齡非常不符。童那挑剔的媽媽曾自言自語說過,林這孩子長得是不出衆,可真的是個難得的優秀孩子。有禮貌、學習好、還關心奶奶。家長會上,老師們通常要花上好些時間來表揚林。童媽可能是拿林在和自己不争氣的兒子作對比,也可能是有意說給童聽。希望童不要以貌取人,因為人家長相平常就對人家的優秀視而不見。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可能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吧。
林是學校的學霸,這一點也是讓童媽對他格外贊賞的一個原因。但凡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長,對學習好的孩子更會青眼有加,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向人家成績最好的孩子看齊,對于自己的孩子,不懂如何教育,只是寄希望他們生來就優秀,以讓她們和別人比較時面上有光。
林以為和沈辰已經走得很近,他以為沈辰是因為他學習好而喜歡他,他覺得非常開心。當林開始主動接近沈辰的時候,她慢慢開始轉變态度了,她有時會借一些機會讓林當衆難堪,這種突然的變化讓林很意外。後來是一次次被沈辰捉弄,讓林覺得非常丢臉。沈辰故意和班裏的女生說,“林長得那個樣子,也不照照鏡子,我會喜歡他?”而這話,又恰到好處地傳到了林的耳朵裏。他在班裏更加沉默了。原本他朋友就不多,後來他更是很少和人講話。
又過了不久,沈辰開始主動接近軒,他們倆人,确實相貌很般配,沒人覺得太意外。四年級,大部份的孩子還是懵懂無知髒兮兮的小頑童,沈辰的心智和心思卻遠遠把這些孩子甩出幾條街。當林看到沈辰和軒親親密密時,他的心難以平靜。他覺得這是對他最大的一個捉弄和諷刺。林沒有沈辰那樣早熟,他心性單純,可他又發現忘不了沈辰,她太出衆了,林還會不自覺地用目光去關注她。他心思很亂,上課經常望着窗外出神。接下去,有幾次單元測試,林沒有考好。沈辰拿了第一名。林開始明白沈辰和他的問題出在哪裏了。到了期末考試,林還是穩穩地拿了班級第一名。他不再用目光去追尋沈辰。一切畫了個句號。
沈辰在和軒走近的同時,又被學校附近初中部的一位男生熱烈地追求着。每天她放學時都會遲一些走,校門外總會有那位帥哥風雨無阻地等着她。直到有一天,軒在學校值日,走得晚,無意中看到沈辰和那個男生手牽手,低頭私語,神情妩媚。那一幕,讓軒有頭暈的感覺。他面色蒼白,低頭推着單車回家。明說,軒和沈辰在班級裏有一天下課時大吵了一架,軒把自己桌上的文具掃到地上,抓起一本書丢向沈辰,轉頭憤然離開了學校,他那天沒有再回學校上課,他的死黨濤放學時幫他把書包偷偷送到他家院子裏,問奶奶才發現軒沒回家,濤在學校附近的小河邊找到了軒,他坐在河邊,手裏拔着地上的野草,往河裏扔,看着河面發呆。第二天,軒回到學校後,再沒有和沈辰講過一句話。兩個人冷面相對,視對方如無物,避免任何接觸的機會。去老師辦公室送作業,他們也是目光直視前方,遠遠避開。沈辰是軒第一個喜歡上的女生,她借軒來刺激林,這深深傷到了軒,他開始鄙視和遠離沈辰。
聽明把故事講到後來,童知道為什麽林會把照片上的軒幹掉了。他以為沈辰是喜歡上軒,才抛棄了他,他因此移恨到軒身上。加上軒的張揚跋扈的性格,平時也有捉弄過他,林确實對軒沒有好感。
後來班級裏漸漸開始傳出消息,有同學看到沈辰和校外的男生約會,有人看到他們在學校附近的樹林接吻,這種事情,在當時是爆炸性新聞。那個年代大家還很保守,中學生早戀手拉手都罕見,小學四年級的戀情,也确實是早了一些。沒過多久,班主任也聽到了這個消息,她告訴了沈辰的父母。沈辰的家裏有三個小孩,她是中間的一個。自小獨立,自尊心強。估計她的爸媽回家狠狠修理了她一頓,第二天她紅腫着眼睛來學校,一整天低着頭怕被人看到她的眼睛。有段時間班主任也不用好眼神看沈辰。沈辰在班級裏也沉默了。校外的男生沒有放棄對沈辰的追求,他們的行動更加隐秘,他會在隔一條街等沈辰放學,避免給老師看到。沈辰也不再和同學一起回家。
四年級下學期,當童轉去那所學校時,沈辰還在繼續和校外的男生交往。但她的成績沒有受到影響。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管她,以為她早和那位男生斷了來往。軒和林都在校外撞見過沈辰的男友。那位男生比沈辰大幾歲的樣子,沈辰應當喜歡比她更成熟的男生。軒和林都和沈辰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