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朝堂宅鬥“庶”長子反派6

在原本既定的命運線中, 這一次旱災持續時日頗為久, 囊括區域極廣。大旱過後, 整個天下都變得蕭條落敗, 旱情使得各地欠收, 百姓食不果腹,有些地區更是惡化到了賣兒賣女、易子而食的地步,可謂是民不聊生。

天下陷入到這等餓殍千裏的境況中, 大周朝堂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在各地百姓因旱情欠收化作流民四處流浪時, 未免流民成勢沖擊都城皇都,當今聖上決定開倉放糧,赈濟災民, 以放糧來緩解大旱災情,令紛離天下漸漸趨于穩定。

開倉放糧、赈濟災民并不是一件小事,朝廷不知道要派多少官員主持此事,既要保證各地濟民的事情順利,還要盡量避免赈災過程中出現中飽私囊的情況, 總體工作量極為繁瑣,一點兒也不輕松, 參與赈災的大多官員都因此事而戰戰兢兢。

不過, 雖然赈災一事牽連甚廣,參與此事的官員需得小心翼翼以免鑄下大錯惹來上頭責罰,但若是事情辦得好,也是很容易出彩的。赈濟災民本就是一件大事, 如果事情辦得漂亮,不僅能得上官青眼,而且能積蓄不淺的好名聲。

在朝廷決定開倉放糧後,彼時剛剛考上狀元,還未來得及授官的江文鋒便被他的皇帝舅舅分派了赈濟災民的任務。雖然按理說來,江文鋒作為一個才入朝的小官,是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的大事,但誰讓他有一個好母親呢,沐陽長公主入宮一頓哭求,可不就給他求來了這個機會。

作為天命之子,江文鋒确實有不凡之處,而且他母親是公主,父親是侯爺,要人脈有人脈,要資源有資源,自然是把赈災之事辦得漂漂亮亮,最後在災民們的千恩萬謝中風光無限地回了都城,被龍心大悅的皇帝升官封賞,就此崛起。

蕭桓選擇插手大旱災情,一為給自己造勢,獲得帝王的尊敬畏懼,名正言順地掌握權勢;二卻是為了砍斷江文鋒的這一條青雲路,不給他這個機會借着赈災之事往上爬,沒了災情,自然也就輪不到江文鋒來立功了,蕭桓不打算讓他的路走得那麽順遂。

曾在清河鎮親眼目睹蕭桓如何施法召來雨水的縣令終究是挨不過百姓們的請命和懇求,在知曉蕭桓收了龍王觀觀主靜和做童子後,覺得真人有一顆慈悲之心,與他們這些凡人距離并不遙遠,故而鼓起勇氣拜見蕭桓,懇求他前往其他幾個鎮子祈雨緩解旱情。

對于縣令的懇求,蕭桓不置可否,既沒有答應但也沒有嚴詞拒絕,只語氣淡漠随意地言道:“若是百姓誠心求肯本座,而本座也正巧碰上,那自然會順手幫上一把;但若是無這緣分,那也不必過多求肯。”

換言之,有緣分的話,他碰上自然會好心幫上一把,但若是沒緣分,他自然懶得專門去救助災民。于蕭桓來說,這紅塵猶如烘爐,身在紅塵之中自然要受這煎熬苦難,熬得過去便生,熬不過去便死,不過物競天擇罷了,無人有義務非得去拯救天下。

沖縣令丢下這句話後,蕭桓無意繼續留在剛剛亮過相的清河鎮,帶着靜和便消失在了這位已在此處縣城就任二載有餘的縣令面前。

是真·消失,當着縣令、師爺和一幹衙役的面,蕭桓直接帶着剛剛收為童子的靜和消失不見了,就好像是透明泡沫于陽光下被吹破,驟然消散于空氣中一般,沒有留下半分蹤影和痕跡,就好像一切都是幻夢一場。

衆目睽睽之下,兩個人就這麽悄無聲息的不見了,這樣神秘詭異的事情直讓在場幾人駭然驚懼,口中直呼仙術,都覺得真人術法高強,乃神仙中人,不然怎會有這等神秘可怕的手段?

蕭桓就這麽帶着人直接離開了,這縣令固然不必再戰戰兢兢的面對他,用不着心驚膽戰地害怕得罪真人,心裏松了口氣,但他同樣也十分失望遺憾,失望于真人沒有答應幫他們祈雨緩解災情,遺憾于沒能讨好真人和蕭桓搭上關系博得他的青眼。

不過,雖然蕭桓人是離開了,但清河鎮有得道真人現身,并施法降雨緩解災情的事情還是傳了出去。甚至于,就連蕭桓離開前回應縣令懇求他祈雨時所說的那番有緣無緣的話也傳了出去,傳得簡直是有鼻子有眼,格外活靈活現。

這些消息傳得極快極廣,很快就連郡城附近的百姓也知曉了此事。

Advertisement

時下世人大多篤信神佛,信仰頗為堅定,對真人現世、降雨救災一事深信不疑,毫不懷疑這是虛假消息。當消息傳開後,以清河鎮為中心輻射開來的一幹地域上,百姓們紛紛誠心祈求真人顯靈,降下恩澤救災,各地不斷有百姓自發舉辦祈雨儀式。

——為什麽各地會有這麽多人這麽積極地舉辦祈雨儀式呢?

原因還要出在蕭桓回答縣令懇求的那一句話上,他說得很清楚,若百姓真心求肯他,那有緣者他會現身相助,無緣者也不必懇求。但他這番話雖然意思傳達得很清晰,但在被過度解讀後,卻顯露另出一番意思來。

大多數百姓是這麽想的:想要得到真人的恩澤幫助,先不論那些有緣無緣、虛無缥缈的問題,首先他們得誠心求肯真人啊!

那如何才算是真心求肯、真心祈願呢?

當有關蕭桓事跡的消息傳播開來後,許多人便開始就此事發散思維聯想起來,而這一想,他們就想到蕭桓是在清河鎮舉辦的祈雨儀式上現身的,于是百姓們激動了,開始行動了,各地不斷有百姓自發舉辦祈雨儀式。

只不過這一次,祈雨儀式上他們祈求的對象不再是不存在的龍王,也不是其他的什麽神明,而是蕭桓這位現過身、有過事跡的不知名真人。

在百姓自發舉辦祈雨儀式時,各地官員知道此事後不僅沒有阻止,反而大力支持,甚至在好幾處地方,有縣令、知府等官員親自主持祈雨儀式,一個比一個虔誠,一個比一個積極,好像最開始念四書五經時囔囔着“子不語怪力亂神”的人不是他們似的。

當各地百姓在多日無雨的旱情壓迫之下日漸絕望,卻有一縷希望悄然浮現時,他們不會覺得傳播的消息荒唐,也不認為自己抓住的希望是最後一根稻草,他們只會沖着這最後的希望大力往前沖,根本無暇去顧及前方是不是萬丈深淵。

很多時候,身處于絕境壓迫之下的人們怕的不是苦難,怕的是沒有希望。哪怕這個希望是那麽的荒唐、迷信和不可思議,但在特殊的情況下卻也很容易成為吊着人不絕望崩潰的最後一根線。

肯為了一個傳言出錢出力舉辦祈雨儀式的百姓,不是篤信道教、信仰堅定,就是真的深受旱情所苦,急需降雨緩解災情。所以他們舉辦祈雨儀式時也是十分實誠,完全沒有偷工減料的意思,不說規模有多宏大,至少誠心是真的不少。

蕭桓原本就打算以緩解旱情一事打響名聲,奠定在此世的威名,故而在作別那縣令後,便帶着道童靜安随意行走,四方游歷若碰上旱情極為嚴重的地域,或者幹脆就是蕭桓偶爾心血來潮,他就會現身于衆多百姓面前,當着他們的面施法降雨,讓雨水緩解旱情。

短短半月時間,在大周旱情籠罩的疆域,蕭桓現身施法降雨的次數不下于十次。而他在短短時間內游走遙遠四方、施法降雨的事跡由親眼目睹神跡的百姓自發傳播開來後,有關于真人降世、拯救蒼生的傳言便如火如荼的傳播開來,頃刻間席卷整個大周。

随着蕭桓每一次出現,每一次成功“祈”得大雨傾盆,百姓們越發确定他是真的得道真人,是真的大神通者,也越發敬畏他、感激他,無數百姓自發于家中供奉他,視他為神明而不僅僅是普通的道士

就這麽,帶着道童靜安一路閑逛、偶爾才出手施法降雨的蕭桓逛着逛着就發現,在緩解旱情的過程中,他不僅僅得到了來自天道降下的數量不菲的功德,而且還被大周百萬百姓供奉信仰,已經有一批狂熱信仰他的信徒,如今他是成日置身于香火缭繞之中。

就在蕭桓對周身洋溢的香火感到無語凝噎時,他卻得知了一個消息:當今聖上在聽聞各地有真人現世的神跡後,便對真人降世的消息深信不疑。為了能見蕭桓這位真人一面,他決定在皇城舉辦一場祈雨儀式,由他親自主持儀式,希冀真人能看在他的誠心上現身于儀式上。

作者有話要說:  抱歉斷更了好幾天,最近狀态真的不怎麽好,不僅感冒了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要忙,一直沒時間碼字,今天恢複更新,之後盡量保持更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