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秦諾還未來得及行禮,來人就先側身避過了。

秦諾沖着那女子的背影行了個禮,再擡頭時,人已經看不見了,他心裏尋思,聽說齊王有兩位孺人,不知方才這位是劉孺人還是杜孺人呢?

“方才那人是誰?”走過去後,杜孺人向身旁的婢女問道。

婢女回頭張望了秦諾一眼,“奴婢也不認識,看服色,應該是府中的幕僚。”

杜孺人略微點點頭,擡步穿過院門,向身旁的婢女示意,婢女遂朗聲向立在廊下的寺人道:“孺人有事求見殿下,煩請通報一聲。”

府中仆從都知道齊王專寵王妃,對兩位孺人不怎麽搭理,小寺人見這位杜孺人找上門來,微微有些納罕,但也不失禮節地答應着,推門進了書房。

宇文攸正立在屏風前觀看地圖,目光落在淮南那一片,眉頭凝着,不知作何所思,小寺人不敢打擾,徑直走到宇文攸身旁,垂首站着。

宇文攸看了許久後,驀地回頭,瞧見了小寺人,“有事麽?”

“回殿下,杜孺人在外求見。”

“她來做什麽?”

“小人不知。”

宇文攸遲疑一下,“我出去見她吧。”他看完地圖,本來也要出去的。

步至廊下臺階上,宇文攸目光落在杜孺人身上,“何事?”

杜孺人本來為宇文攸親自出門迎她,有些受寵若驚,見宇文攸态度淡然,這才明白過來,大約是不想她進書房。

“回殿下,劉孺人病了多日,府中常來問診的太醫也瞧過多次,藥吃了不少,病卻不見好,妾身方才去望候她,瞧她氣色很差,像是病情又加重了,就想求殿下另外再延請一位太醫過來給劉孺人瞧瞧。”

宇文攸聽見是為這種瑣事,擺手道:“這種事情你跟王齊說就行了。”

Advertisement

杜孺人颔首道:“是。”

宇文攸往前走了幾步,想起這兩位孺人不管怎樣,到底是他母親景皇後親自替他挑選出來的,如果太不上心,回頭拖成了大病症,倒有些辜負了母親的好意,遂又道:“她是什麽病?病了多久了?”

杜孺人道:“那日去趙王府赴宴回來,隔天她就病了,據她自己所說,一是受了涼,再就是受了驚吓。”

“驚吓?”宇文攸挑了挑眉。

杜孺人再次颔首,“正是,那天王妃身邊的一個婢女失足落水,後來我跟劉孺人一起去看過,想是她膽子小,吓到了。”

“這種事情,有何好看?”

杜孺人忙收斂神色,低頭道:“是,妾身謹記殿下教誨。當時只是想着以前在文杏殿見過幾面,突然沒了,心裏有些不舍,故而才去看了,也算是送她一場。”

宇文攸聽她這樣說,不豫的神色稍霁,“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回頭我跟王齊說,讓他親自去一趟太醫院。”

杜孺人臉上露出笑意,忙道:“妾身替劉孺人謝過殿下。”

宇文攸瞥她一眼,大步離去了。

杜孺人等到宇文攸走出了院子,這才移步向外走去,走了幾步,又沖婢女丢了個眼色,婢女會意,向院中方才傳話的小寺人堆起笑臉來,輕聲道:“小公公,方才進來的時候,奴婢在院門口遇見一位大人,看見他的帕子掉了,本來想叫住他,又怕殿下在裏頭用功,突然高聲呼喊,打擾了殿下清靜,故而就先收下了,煩請公公将此物還給那位大人。”

小寺人接過婢女遞來的手帕,看也不看便揣入懷裏,“好說,就是不知他何時會再過來。”

婢女忙道:“怎麽,他不是咱們府裏行走的幕僚嗎?”

小寺人道:“怎麽不是,他可是大将軍親自舉薦給咱們殿下的,據說還是王妃的表兄。只是他常在外面替殿下辦事,就是過來,也是在前面,平日裏不常到書房這邊來。”

婢女點頭,“原來是這樣。”

杜孺人在一旁聽到,心裏默默思忖,想不到那人竟會是李汝宓的表兄!

同樣生而為人,就算自己生得不比李汝宓差,可命卻比她差了好多,她既有中用的父兄在邊疆建功立業,又有表兄在府裏替殿下籌謀劃策,偏偏殿下還那麽寵愛她。

自己呢?只有借着劉碧波生病,才能厚着臉皮來見殿下一面,還差點碰了釘子。

杜孺人想到這裏,心頭湧上一陣苦意和不甘。

且說宇文攸出了書房,便向文杏堂走去。

這兩日老太後病情穩定,李汝宓也回到了府中,此刻正在西進間窗下看話本。

潘氏立在旁邊細細地回話,“奴婢又問過秋蟬了,她說那天兩人本來好好地看鬥雞,琴兒忽然內急,說要找個地方小解,那邊沒有茅房,秋蟬看見遠處有假山,就指給了她,琴兒就跑去了,後來過了很久她也不回轉,秋蟬便過去尋她,就尋不到了。”潘氏頓了頓,又道:“小姐,時隔這麽久了,秋蟬前後兩次的話還能對得上,應該不存在瞎編的可能。”

李汝宓搖頭道:“我不是懷疑她編謊話,我是怕她當時吓住了,忽略了什麽細節,所以才讓你再去問她。”

潘氏點頭道:“原來是這個意思,奴婢還想着小姐懷疑秋蟬呢。”

李汝宓撂下話本,抻了抻寬大的袍袖,“事情過去了這麽許久,既然今天再一次問過秋蟬,還是沒有任何新的線索,也不好一味地揪着不放,弄得府裏人心惶惶,何況還跟趙王府有關聯。所以,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你吩咐下去,以後都不要再提了。”

潘氏有些詫異地瞥了李汝宓一眼,“是。”她本來以為李汝宓會一直查下去,想不到這就丢開手了,看來李汝琴這個便宜妹妹,李汝宓也沒多放在心裏,想到這裏,潘氏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

李汝宓望了眼窗外,“這會兒暖和,我出去走走。”

潘氏忙上來扶着李汝宓起身。

呂氏正在院中莳弄那一盆盆的菊花,這些新品種的菊花花朵又大又多,每一株都把枝頭壓歪了,呂氏正拿着新折的竹枝把花枝固定起來。

李汝宓便走過去看花,摸摸這一朵,搖搖那一朵,臉上始終帶着笑,也不怎麽看呂氏,呂氏埋頭幹活,顯得很沉悶,不過她一貫就是這樣,旁人都瞧習慣了。

潘氏對這些花啊朵啊的不大感興趣,幹站了一會兒就沒了意思,“小姐,奴婢想起來小廚房炖了梨羹,小姐既然沒有別的吩咐,奴婢過去瞧瞧。”

李汝宓知道潘氏喜歡跑廚房,也由着她,“嗯。”

潘氏走遠了,李汝宓挪至呂氏身畔,低聲說:“阿姆,你說劉孺人從趙王府回來後就一直在吃藥?”

呂氏‘嗯’了一聲。

李汝宓接着道:“趙王那邊的人咱們查不到,自己這邊的人倒是可以先查一查,方才我讓潘氏放出消息,說琴兒的事情到此為止,想必真跟此事有關的人,會松一口氣,你這兩天幫我盯着劉杜兩位孺人,看他們有無過從的來往和奇怪的舉止。”

呂氏再次‘嗯’了一聲。

李汝宓剛要走開,聽見人回齊王來了,她遂向院門口望去。

宇文攸臉上笑容明媚,“上次說帶你騎馬,一直耽擱到現在,今天暖和,要不要去試試?”

李汝宓點頭,“好。”

到了這日晚間,桃花居的門被杜孺人敲響了。

杜孺人掀簾子走進去,劉碧波抱着手爐歪在床頭,屋裏燈光暗淡,紗帳放下一半,影影綽綽地擋着她的面容,不知哪裏來的小風,不時吹動輕紗,帶着點凄冷的意味。

杜孺人徑直走到床前坐了,“我今天求過殿下,明日就會有太醫過來,你再忍耐一時。”

劉碧波垂着的眼皮略微擡了擡,“你既然能跟殿下說得上話,不如求他放我出去吧。”

杜孺人神色僵了僵,“胡說什麽呢?”

劉碧波扣着手爐上镂刻的花紋,低聲道:“從我做那些事開始,我就沒指望能善終。”

杜孺人不解道:“你說話讓我越來越不懂了。”

劉碧波飛快地擡頭看她一眼,笑了笑,“不懂最好,你回去吧,以後不要再來看我了。”

杜孺人詫異道:“你到底做了什麽?不就是……不就是,這是有什麽關緊呢,我還聽謠言說王妃曾經逃過婚呢,你那事情比起她這一樁,算什麽呢。”

劉碧波意味不明地瞥她一眼,又低下了頭,最後喃喃道:“我沒有王妃那般好命。”

杜孺人本來是聽文杏殿的婢女們私下裏悄悄議論來着,其實做不得準,只是今天見了秦諾後,自己瞎猜測了一番,此刻為了勸慰劉碧波才說出來,其實說完就後悔了。她伸手給劉碧波掖了掖被子,“不管怎麽說,咱們是景皇後給殿下的,殿下孝心,就算不怎麽喜歡咱們,也不會虧待了咱們,你別胡思亂想,好好養病吧。”

劉碧波默默點了下頭,“時辰不早了,夜裏天冷,你快回去吧。”

杜孺人點頭,起身走了。

李汝宓白天騎了馬,晚間格外疲憊,洗漱完就準備去睡,呂氏借着送佛手進來的空暇,悄悄把晚間杜孺人去過一趟桃花居的事情回了李汝宓,李汝宓聽了也沒說什麽。

潘氏捧了安神湯藥進來,李汝宓接過喝了,潘氏笑着問道:“這屋子裏是什麽味道,比熏香好聞。”

李汝宓指了指角落裏那盆佛手,“那果子的香味。”

許都少有佛手,潘氏是第一次見,當成見稀罕物仔細看了一會兒,看完才後知後覺地取出袖中的竹管悄悄遞給李汝宓,“外面遞進來的,奴婢差點忘了。”

李汝宓展開細看,是李寔給陸宛的家書中的夾帶,特意托人送給她的,李寔的意思是,想要即刻從樂浪接回他們的母親徐氏。

李汝宓想起宇文攸此前也承諾過會幫她拿到赦免,其實她現在的想法是,悄悄拿到赦免,母親脫離奴籍後仍舊留在樂浪,因為徐氏一旦回到許都,她繼母杜氏勢必會緊張,她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把握可以在與杜氏的較量中勝出。

她低頭沉吟了片刻,向潘氏道:“媽媽,那個安神湯我以後不吃了。”因為那其實是避子湯。

潘氏詫異道:“為什麽?”

李汝宓道:“藥吃多了總是不好,聽說那個佛手能安眠,我試試。”

潘氏點頭,“那也好。”

一開始要吃避子湯,是上一世流産時給她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她怕;現在不吃,是前些日子在宮中陪老太後時,見過兩次皇帝,皇帝瞧着氣色實在太差,她怕皇帝突然就死了,她怕重蹈上一世皇帝因為齊王沒有子嗣而立趙王、最終整個齊王府都被逼死的覆轍。

說到底,其實是這一種怕戰勝了前一種。

李汝宓只管撚着那紙條出神,并未察覺宇文攸何時走進來的。

“你手裏面拿的是什麽?”

李汝宓驀地擡頭,心裏沒來由一陣緊張,就算是哥哥的家書,可私相傳遞也是大忌,若細究起來,勢必會揪起一串兒的人,她登時心如擂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