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完)
*BAF?G(“巴菲克”)是《聯邦教育促進法》(Bundesausbildungsf?rderungsgesetz)的縮寫,根據該法律,父母收入不高的大學生可以獲得聯邦提供的助學金,其中一半為無須償還的補助,另一半作為無息貸款在畢業工作後分期償付。口語裏用BAF?G指代相關的助學金。
**這段對話發生在德國正式将同性婚姻作為“婚姻”認可之前。根據當時有效的《生活伴侶法》(Lebenspartnerschaftsgesetz;德文Leben一詞兼有“生活” “生命” 和“終身”之意,因此中文亦可譯作《終身伴侶法》,或意譯為《同性伴侶法》),同性戀者訂立成為終身伴侶的民事協議,而非嚴格字面意義上的“婚姻”。
*** ‘噢,你,我可愛的少年。’句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26首。
‘無意占有或追尋其他的歡愉,除了那些你已給的,或将施的。’句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75首。
關于标題和引用詩句的說明
1 标題
這篇小說的名字《我的美麗少年》(My Fair Youth)來源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裏的“Fair Youth”,因為這個故事裏引用了獻給他的幾首詩。而且這部詩集的背景事跡和一些詩句的感情和這個故事裏的主角頗有對應。——這也是為什麽這個德國背景的小說會有一個英文的标題。
Youth的另一個意思是青春,因此也可以用于指代那些過去的年華:柯特在格林納瓦消耗了他全部的青春歲月。
2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
與本文沒什麽直接關聯的一些背景介紹: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共收錄了154首詩(大概寫于1592年至1598年),于1609年首次出版。該詩集分為兩部分,前126首寫給一位美貌的少年貴族(Fair Youth),後28首(第127至154首)則寫給一位黑發和深色肌膚的女郎(Dark Lady)。最有名的情詩如第18首《我可否将你比作一個夏日》(Shall I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第73首《 在我身上你可看到時光流逝》 (That time of year thou mayst in me behold),和第116首《我決不令真正靈魂的結合受到阻礙》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均出自于前一部分。(是的,莎士比亞最著名和最動人的情詩都是寫給一個年輕美麗的男人的。)
《十四行詩集》題詞獻給一位“W.H.先生”。對于這位先生的真實身份歷來衆說紛纭,頗有争議,主流觀點認為W.H.先生是指南安普頓伯爵Henry Wriothesley(他的名字縮寫反過來即W.H.),也即第一部分詩裏的愛戀對象“美麗少年”(Fair Youth)。伯爵是莎士比亞早年(在其通過寫作和劇團工作發跡之前)的密友和贊助人。他少年時容貌秀麗異常,頗合Fair Youth的形象(與莎士比亞相識時伯爵17歲,十四行詩集則寫于他19至25歲之間);兩人的年齡差距也符合詩作裏的描述(伯爵比莎士比亞小近十歲;《十四行詩集》裏有多處提到詩人 在“美麗少年”面前因對方年少美貌,自覺年紀太大而自慚形穢)。在《十四行詩集》之前,莎士比亞曾将兩部長詩明确題詞獻給他,第一次的獻詞中規中矩,第二次的獻詞卻極盡誇張熱烈:“我獻給大人的愛沒有止境……我做的一切都是你的,我将要做的一切都是你的;你是我所有一切的一部分,獻給你的(摯愛你的)。”(The love I dedicate to your lordship is without end ... What I have done is yours; what I have to do is yours; being part in all I have, devoted yours.) 作為回報,伯爵在莎士比亞經濟困窘的早期生涯裏予其慷慨資助,供養其寫作。有傳聞說伯爵在聽說後者中意一處房子後,曾一次性給他五千英鎊(按購買力折算相當于2010年的13-14萬英鎊)。在《十四行詩集》裏有多處提及這位“美麗少年”對詩人的重要支持,可能并不僅僅是精神上也有經濟上的;又有好幾首詩裏表達了對于少年可能移愛于另一位競争者詩人(Rival Poet)的擔心或抱怨(但這種抱怨表達得十分巧妙,充滿百轉千回的幽怨和柔情)。
《十四行詩集》裏第一部分詩作所表達的對“美麗少年”Fair Youth的愛意是否為純精神上的戀愛,歷來有很大争議。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部分詩句有相當明确的情/色意味。但支持精神之愛(或叫它友誼也好)的人認為,這些僅僅是出于藝術誇張的趣味,詩作主旨仍以表達純潔的精神愛慕以及歌頌(廣義上的)偉大愛情為主;而支持有身體之愛的人則認為,因為當時社會不可能接受同性戀愛,因此詩人不得不選擇隐晦曲折的表達方式(就像對題詞的對象使用了“W.H.先生”的含糊縮寫而讓後人猜測至今一樣)。總之是各有道理。
Fair Youth在詩作中的形象是美貌出衆,任性自專,受許多人愛慕,對詩人若即若離,令後者飽嘗痛苦。寫給他的那些詩裏流露的感情是如此強烈,表達得又是如此動人,完全成就了詩人在詩裏反複表達的一個主題:要用自己的詩作令愛人得以不朽。“只要這世上還有人在呼吸,還有眼睛可以看見,只要有人活着,就有人會讀這些詩,你便在我的詩裏永生。”(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as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出自《我可否将你比作一個夏日》的最末兩句。) ——這話換了另一個人說出來就是狂妄可笑,但莎士比亞(迄今為止)确實是做到了。
3 十四行詩第116首
小說裏提到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裏的四首詩,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6首“我決不令真正精神/靈魂的婚姻受到阻礙”(中文通常譯作“我絕不承認兩顆真心的結合會有任何障礙”),即第22節裏柯特和萊昂讨論的對象(在第24節中再次提及),也是第7節裏提到的“漂泊之船的指引之星”的出處。
翻譯這首詩的難度太高,因此這裏只能表述一下大概意思,而完全不管句長和押韻的問題,略盡其意而已。
* * *
SONNET 116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
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
Love's not Time's fool, 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passe;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
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
I never writ, nor no man ever loved.
我決不令真正靈魂的婚姻
受到阻礙;愛不是愛,
若一見變故便變化,
或一遇波折便離開。
哦,不。愛是永恒不移的塔标,
見證風暴卻永不動搖;
是每一艘漂泊之船的指引之星,
它的價值無可估量,雖然高度可以測算。
愛不受時光的播弄,盡管玫瑰色的唇和雙頰
難逃歲月鐮刀的毒手;
愛不因瞬息歲月而改變,
而是承受光陰流逝直到末日盡頭。
倘若這些是錯的,并向我證實了,
則我從未寫過,世人也從未愛過。
* * *
其中第一/二行“我決不令真正的精神/靈魂的結合(結婚)受到阻礙”(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非常難以翻譯,除了文中提到的minds的多重含義以外,這句話裏提及的“結婚”和“阻礙”源自于英國的結婚儀式,在宣布兩人成為眷屬前照例先要問一下在場衆人:“如果在場有人知道有合理的理由或阻礙(impediment),認為他兩個不能締結神聖婚姻的,則現在說出來,否則當永遠閉口。”(If any person here knows of any just cause or impediment why these two should not be joined together in holy matrimony, let them speak now or forever hold their peace.) ——對于沒有這個婚俗的其他地方,簡直沒可能翻譯出原句的意思。
第七行的“每一艘漂泊/迷航之船的指引之星”(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中的‘the star’是指北極星(Polaris = guiding star),中文譯本裏一般都譯作“恒星”或“星鬥”未免不夠準确。意大利文譯本裏則直接譯出了 “指引之星”的意思(è la stella-guida di ogni sperduta barca)。
4 十四行詩第7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