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雙喜臨門

王氏原本還想拿作一下,結果被小官媒煩了好幾日也沒了那心思,想眼下快些将鄭明珠的親事定下來才是正經。

清河崔家裏有兩位哥兒都是适齡,王氏先前一直猶猶豫豫,這回上門提親的是二房嫡子。王氏思慮崔家二房裏只這麽一個嫡出的哥兒,二房的太太她見也是個和和氣氣、知道疼愛小輩的模樣,鄭明珠嫁過去說話便是算數的,因而在心裏已經點了頭,只是面上仍舊沒有給個準話。

給崔家保媒的亦是有頭有臉的夫人,知曉王氏的意思,——好女是要“逑”的,因而第一回王氏沒給話也在意料之中,隔了四、五日便很上道的帶着雁禮再次上門,雙方相談甚歡,王氏這才命鄧環娘收了雁禮,回贈了雙份的帛錦,意思是答應了提親。

納彩之後便是問名,崔家很快派人來請了鄭明珠的八字回祖廟占蔔,這一折騰已是二月末三月出,受常家所托的小官媒在燕州耗了大半個月,眼瞅鄭家與崔家聯了姻,知曉親事無望,蔫頭耷拉腦的回了京。

三月初九,是會試放榜的日子,明玥已然好全,也起了個大早,今兒她便要搬到鄭明珠的院子去。

鄧環娘十分不舍,摟着明玥就有點兒眼圈發紅,邱養娘哭笑不得的勸道:“不過是東院西院,日日都能見的,夫人不舍便叫姑娘走得勤一些就是。”

鄧環娘抹了兩下眼睛,又拉着明玥細細的囑咐,都是平日裏吃飯穿衣的瑣碎小事,卻聽得明玥也難過起來,好似自己要出遠門一般。

鄭澤瑞也回來了,早上請安時曉得明玥今兒搬院子,遣了兩個丫頭來幫忙,并且送了一個荷葉口的魚缸來,外帶兩尾小金魚。

鄭明珠因着在議親的緣故,少有的顯現出了幾分溫和,她姐妹二人一個樓上一個樓下倒也暫且相安。

三月十一,兩匹快馬雙雙馳回了燕州城,——正是鄭家和鄧家回來報信的。

從三月初九放榜伊始長房裏便算着時間,快馬加鞭日夜不停,今兒便該有人回來報信兒,王氏和鄭明珠早就念着,就連明玥以及大老爺鄭佑誠夜裏也沒睡安穩,當然,這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鄧環娘的産期也就在這幾日了。

馬蹄的“噠噠”聲在府門前一頓,報信的随從顧不上牽馬就底氣十足的往裏邊喊:“傳報!傳報!”

外院的管家看他一臉興奮樣兒心裏登時就敞亮了,眉開眼笑的忙将人拉着快走:“來來,快,先同我去禀了老太爺!”

大約一刻鐘後,鄭府上下便都知曉長房的昭哥兒高中了會試第二。

鄭老太爺很欣慰,倒忘了同王氏間的冷戰,難得的去了松菊堂說話。王氏也是歡喜,忙問:“昭哥兒一切都好麽?這些日子來可沒受了風寒吧?”

——會試要連考三場,每場三天,有些人這三場考完整個人都虛脫了。

Advertisement

回來的報信的随從答道:“二少爺一切都好,也沒鬧什麽病,這兩日正在各位叔伯處做客。”

王氏點點頭,叫人取了賞兒來,老太爺又問:“會試頭名是哪家的兒郎?京中阮家?”

随從謝了王氏的賞,忙又道:“回老太爺的話,京中阮家的公子染病,未能參加今春的會試,聽說前些天才能下床,知曉自己誤了考,哭了大半日。頭名是洛陽裴家的公子。”

鄭老太爺剛詫異的一挑眉,就聽二夫人林氏在下面“呀”了一聲,說:“是洛陽城守裴元裴大人家的二郎麽?”

随從想了想,回說:“正是,裴家公子與二少爺識得,邀他回來時在洛陽游玩幾日。”

二夫人便笑開了,鄧環娘看她兩眼,心說林氏這笑是不是早了些,她也聽丫鬟們嚼舌頭說過些話,但裴家一天沒來提親便都還是沒影的事,林氏倒像很有把握似的,她有心想問一問鄧文祯,又覺不好,只得生生忍住,等着鄧家的消息。

大老爺鄭佑誠坐在一旁同樣有點兒意外,“聽聞洛陽裴家都是武将,卻不想竟能出這樣一個才兼文雅的哥兒!”

老太爺也是點頭,說:“以程老的眼光,能拔中頭名自然是了不得的。實際前幾名的才學幾乎不相上下,只是立意、論述稍有偏差,看誰的更合考官的眼。會試前十可參加殿試,只是在殿試時他二人能否被點為狀元和榜眼卻還是兩說。”

林氏輕輕“啊”了一聲,顯出了點兒疑惑的神色,但在座的大老爺、二老爺卻是明白的。

——如今的朝廷權臣陳吉當道,聖意偏聽,裴家與鄭家同陳吉都不親近,在殿試十人中被點中頭甲的機會并不大。

不過鄭家老太爺絲毫不在意,他大袖一揮,有些傲然的道:“我欽服程老,他自先帝開創科舉以來,便一直為主考官職,不偏不私,昭哥兒如今得他批中會試第二應是公允,只可惜這也是程老最後一次主持春闱了。”說罷嘆了口氣。

屋中一時靜了一下,鄧環娘“嘶”地倒抽了一口氣,抓了下鄭佑誠的袖子,鄭佑誠側頭,見她臉色有異,問道:“怎麽了?”

“我、我大抵得先.....回院子”,鄧環娘說這話的時候又腹痛了一下,登時皺緊了眉。

明玥在旁邊一陣緊張,反是林氏最先反應過來:“大嫂是不是腹痛?要生了?”

鄧環娘呼出一口氣,含糊不清地嗯了一聲,鄭佑誠一時有點兒沒反應過來,倒是明玥立即朝丫鬟說了句:“大夫和産婆呢?”

老太爺和二老爺忙先避了出去,王氏道:“都愣着作甚麽,還不趕緊擡到産房去!”

此時還在王氏的松菊堂,回長房還有一段路,明玥扶着鄧環娘的胳膊,讓她将大半的重量都壓在自己身上,竟出奇的平靜。

很快進來了四個婆子,明玥見她們擡了個類似擔架的軟榻,稍稍放心,鄭佑誠回了神忙過來将鄧環娘抱到軟榻上,一撥人亦步亦趨的跟着回長房院子。

好在預計着就這前後十天的功夫,早早布置好了産房,邱養娘想的更是周到,将産婆也提前請進府住着,剛剛明玥問話的功夫,鄧環娘的丫頭已遣了人去請郎大夫,一切算是早有準備,倒并不慌亂。

不多會兒,郎霖便被丫鬟拽着一路小跑地進了院子,明玥面上不怎麽緊張,一張嘴卻結巴了:“郎、郎大夫,快進去看,看我娘.....”

郎霖也喘得不行,稍緩了口氣,安撫道:“夫人的胎我心裏有數,放心吧。”

鄭佑誠也等在外面,便說:“那有勞郎大夫,快請進去吧。”

明玥前世還沒有經歷過這個,心急之餘只覺時間過得很慢,眼瞅着屋裏人影晃動,卻遲遲聽不到那期待的“哇”一聲的嬰兒啼哭,初春的寒風裏,她覺得自己要出汗。紅蘭給她加了件披風她也沒感覺,她本能的看向了鄭佑誠,不安地叫了聲:“爹爹......”

鄭佑誠也是微鎖着眉,過來摸了下她的頭,說:“沒事,這才沒多久的功夫。”

他話音兒才落,屋裏就傳出“哇”的一聲啼哭,緊跟着就有婆子出來報喜:“恭喜大老爺,是個白胖胖的哥兒!”

鄭佑誠眉頭一展,臉上立時不加掩飾地現了個大大的笑意,他不自禁的拍了兩下手掌,大聲道:“賞!全都有賞!玥兒也賞!”

明玥也随着他樂起來,傻站了半晌才挪了挪步子。

——雙喜臨門。

長房裏熱鬧開了,游氏在得了信兒的第二天便帶着一大堆補品上門,看看鄧環娘,又看看小外甥,真打心眼裏替她高興,鄧環娘也知道了鄧文祯的消息,——祯哥兒會試中了第六,雖然被點中頭甲的機會不大,但能參加殿試,得見天顏,一個二甲的進士出身是跑不了的,鄧家裏簡直是高興壞了,自打祯哥兒這裏,是真正擔得起“書香”二字了。

因而這二人相看,真真是怎麽看怎麽樂。

鄧素素也覺揚眉吐氣,在明玥新搬的屋子裏轉了兩圈,手指着樓上撇嘴:“表弟也是長房嫡出的哥兒哦,生在長房、長在長房、是長房裏的老幺兒!看她日後還神氣甚!”

明玥心底裏也開了花似的,都不曉得以後要怎麽疼這個弟弟才好。

鄭明珠在樓上雖聽不見鄧素素的話,但也心知她不會說什麽好的,不由暗自咬牙在心裏将鄧家人罵了一通,又想着日後若父親偏心,自己又将被置于何地,越想越氣,不由紅了眼圈,原本一腔的歡喜都被鄧環娘這一胎給沖沒了。

沒過幾日,殿試便有了結果,裴家公子因殿試發揮失常,沒能中頭甲,賜了二甲進士出身,而鄭澤昭卻被點了探花,賜頭甲進士及第,其餘狀元和榜眼都是京中人士,——竟與鄭老太爺所料相差不多。

京城裏,考生們對此次殿試私下頗有異議,皇帝卻在殿試完立即啓程去了江都,京中諸事交由大司馬陳吉,考生們駭于權臣之威,只敢心中憤懑卻無人敢真正大聲說話。

對此,鄭老太爺特地交代回來報信的随從,要鄭澤昭勿要夾纏在這些人當中,速速回燕州。

——殿試雖已結束,但考中之人一年內均不能派官,還要等吏部進一步的考核。

随從快馬加鞭的去了,又過了七、八日,卻回來了另一人,面帶焦慮地報王氏說:“二少爺在回來的路上發病了,且是不輕,恐要耽擱些時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