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婚嫁之
婚嫁之
轉眼間,兩個月已經過去。在這兩個月裏,康林歌學會了做簡單的針線。那兩枕頭套和蓋頭都是以最簡單的針法做的。不說精美新穎,只是簡單平實大方。她有且只有做到這個程度了。做完了最緊要的幾樣東西,她就聽從叔太婆的建議,在張冬買回來的粗布布匹中給每人裁剪了做一套衣裳的布料出來,進門後就是給婆家每個人準備的禮物。再給家公家婆每人買了一雙鞋。而張冬的弟弟和弟媳只有那些布料。因為康林歌不會做什麽,這樣準備也全了臉面,別人挑不出錯來。
在大日子之前,張冬是最忙的。他想給康林歌和自己一個永生難忘的成親禮,就使出了渾身解數找他知道的老實、勤快的人來幫忙。宴請的人,除了父親的舅父、張冬的舅舅、姨母那邊的親人早下了紅帖子請了。而本家的兄弟都是一家一家的上門去告知的。這是慣例,沒有寫喜帖,請本家兄弟是要上門去請人家,才算是尊重。
而幫忙送嫁挑兩擔嫁妝的人,他也選的是村中的兩個十五六歲大的老實機靈的小夥子。另外喊上了鄰居的那個七歲的小衍幫忙牽牛。他早就給他們小紅包了,到他們送嫁到了張冬家,他再給他們每人一個30文的大紅包。這樣的待遇可是他們小夥子外出打短工掙得多得多,也沒覺得小衍只牽牛就是占便宜。他們是大人了,幹活總不能跟小屁孩比。
在半個月前,張冬就去縣城取回了康林歌的嫁衣和他的喜服。回到村裏,就直奔叔太爺家,跑到院子裏。他可沒有什麽成親前不見面的破規矩,他恨不得天天見到康林歌。這時候還是晌午過後不久呢。叔太爺坐在院子裏陪着叔太婆說話。其實,叔太婆是不缺叔太爺這個老人家陪的,只不過,叔太爺不甘就這麽被叔太婆遺忘,整天的也不出去找老夥計下棋,只窩在家裏。張冬一來就是看到叔太爺笑眯眯地看着叔太婆搓繩子,兩人靜靜地相處着。那種歲月應是如此美好的感覺讓人動容。此時康林歌剛好出來活動活動,就看到了門口發呆的張冬,一時間就臉紅了,剛想叫他,張冬就說話了:“叔太爺、叔太婆好。阿林。”叔太爺擡眼一笑:“冬小子,我一早看到你來了。我沒叫你,就是想看看你發呆到什麽時候。”叔太婆聽到這些無賴話,嗔怒地瞪了一眼叔太爺,想說話,又被叔太爺搶先話頭:“冬小子,自從阿林住這裏後,你每一次來我們家都會在門口發呆。為啥呢?”
張冬聽了,臉色忽然變紅,吭吭呲呲地說:“啊?那個,這,我,不是,沒有的事。肯定您老人家眼花了。我每一次都是直接進來的。”
“呵呵。”叔太爺促狹地笑兩聲就沒說話了。本來他還想說的,只是叔太婆掐了他小腿一把,疼死他了。
“張大哥你來了。”叔太爺沒說話後,康林歌才有機會答話。
“嗯,我帶來嫁衣了。你看看,很漂亮!”将包着嫁衣的包袱遞給康林歌,張冬一臉期待的看着康林歌。他現在就想看她穿給他看呢。
而康林歌接過包袱,眼睛都濕潤了。這個男人真不錯。他的情誼深重,她接着沉重也幸福。
旁邊的兩個老人也是一臉笑意的。人老了,總是希望看到幸福和樂的事情。
這一天是八月初五。本家的兄弟親戚都有來幫忙擺桌椅,洗碗碟,在院子裏起幾個專門做菜的大竈臺,上面還搭了簡易的棚子,防着風吹日曬或雨淋的。做好這些,院子裏一片喜氣洋洋的。最後大家吃了飯之後就早早回去了,明天可是要比平常起來做活還早一點的。
每個人都忙,鄰居的兩個小孩小衍和小吉和他們的兩個好朋友也忙着。因為今天大冬歌給了他們每人兩個銅板,讓他們做一件事,那就是讓他們拿着幹淨的小籃子去采花!明天要帶着自己的花去找他。話說張冬讓他們“采花”的時候,他自己都笑了。要是這幾個小孩長大後,肯定很自豪-----他們這麽小就已經“采過花”了!不說張冬私下裏怎麽笑話幾個小孩,可是幾個小孩子卻是高興的,明天跟着新郎官,那就等于有紅包拿!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幾個銅板就是美事。若是懂事乖巧的孩子,還會将幾個銅板給他們的父母。因為他們知道家裏不容易。至于小衍更是高興。他明天是去牽牛的,爹爹說了,那是屬于送嫁的,紅包可大了。那麽他就好心點,将他的這籃子花給他的小夥伴的妹妹吧。大冬歌也答應了,可以有一個女孩子代替他們四個人的其中一個。他還小,可已經知道有好事,便宜兄弟了。可是他還不知道有個詞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張父張母也想開了。怎麽說,是他們家撿着大便宜了。且這個大嫂看起來也是知書識禮的,帶來的嫁妝可是比得上村裏一般的富戶嫁女兒了。他們大兒子又是精明能幹的,保不準以後,他們家也能出個秀才,或者更高?那麽他們家就是要祭拜先祖了!他們有這樣的轉變,不單是叔太爺曾悄悄找張父開導過,當然這隐藏的光宗耀祖的未來展現,也是有點誇大。可是,康林歌的知書識禮卻是事實。叔太爺還拿叔太婆跟康林歌作對比,說她們兩個很像,保不準也是相夫教子兩相宜的。說到這裏,後面的好景,就是張父自己的暢想了。叔太爺說了這些話還感嘆自己的孫子沒能早遇見這樣的女子,不然也會早早娶回來。張父聽了,更是慶幸自己的兒子下手快。于是回頭跟張母說了叔太爺的話,再加上他的展望,張母自然也是信服。另外,他們的小兒子張山,是真的敬愛自己的大哥,不想自己大哥跟父母有罅隙,也是好言勸說父母說大哥的眼光是很好的。兩個老人聽到他們最看重的人都說兒子和兒媳好。那麽,就不會錯的啦。故此,全家人的努力自然能将家裏的事情辦好。雖然張山的媳婦有點抑郁,但是因全家人都高興,她不敢出幺蛾子。
人逢喜事精神爽。當晚,張冬蓋着破被單,想念一陣子自己的準妻子,黑夜裏都笑出聲來。看着手裏抓着被子,心想:“明天就是那大紅被子了。有她有我。不久以後還會有個小團子!”後來他是笑着睡着的。明日就是娶她過門的大日子。從此他就不是孤單一人。有人伴他知冷暖,有人随他共禍福。
而此時的康林歌是跟叔太婆一起睡的。這兩個月來的相處,康林歌早已經将叔太婆當成自己的親奶奶。而事實上,叔太婆也是如對待孫女那樣對待康林歌,什麽都會指點一番她,讓她在短短兩個月裏學會了許多與村裏的人打交道的法子,也學會了怎麽和家婆、妯娌相處而不讓自己吃虧,什麽時候可以稍微吃點虧,什麽時候該寸步不讓。這些雖說她聽老人家說了,也銘記心中,可是還是不安。因為她小時候,父母和各個伯父、伯母之間也是矛盾多多的。她不懂,為何人之間私心這麽重,可是卻喜歡和外人害自己的兄弟。她不想變成那樣的人,可是,她也不允許別人來占她的以及她在意的人的便宜。
Advertisement
對未來的緊張不安,讓她已經無心思聽老人家說的什麽夫妻敦倫之禮。黑暗中,叔太婆聽得康林歌的簡單的應答聲,也不追究,只是暗笑小女兒家的羞澀。這樣的經歷,她也有過。幾十年前的事情,仿佛就是昨日之事。恍惚間,她和老頭子都已經滿頭白發。可是她很滿足,至少,她的老頭子跟她相守相依至今。她盼望這個才認識不久的小姑娘也有這樣幸福。或者有些人不認為她這樣的平淡是幸福,可她活了這麽多年,可是直到這種相依百年的情才是最珍貴的。随後,叔太婆也睡着了。而只留下康林歌瞪着大眼胡思亂想,什麽時候睡着都不知道。等她被人喚醒的時候,她迷糊着,還沒醒過神來是怎麽一回事呢。直到叔太婆笑着說:“這孩子歡喜糊塗了。阿林,你今日大喜,恭喜你了!”康林歌瞬間清醒過來,應道:“多謝叔太婆!”這時候,她的瞌睡蟲都跑光了,只餘下緊張。她似乎都能聽到自己心跳如雷。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吃了早點,就是請父母兒女俱全的全福婦人來給她梳頭。随後開臉,修眉,上妝,梳頭;穿衣,穿鞋,帶镯子,帶耳環;最後就是蓋上蓋頭坐在床上等新郎來接她。這些折騰好已經是接近晌午了。村裏的婚嫁習俗是黃昏時候迎娶新娘。她就要做等到差不多到黃昏前。幸好是夏天時候,天黑得晚。
等候的時候,說快不快,說慢也不盡然。只覺得一瞬間聽到樂聲越來越近,歡呼聲雜夾着鞭炮聲,聲聲猶在跟前。她的心似乎都要跳出來了一般,交握着的雙手更是汗濕了手心。她還想着幸好不用牽他的手,不然就溴大了。
門前咚咚腳步響起,幾個聲音大聲說:“快點!新郎來了!”
衆人擁着穿着大紅嫁衣的新娘子出門了。
張冬穿着同樣紅的喜服胸前系着大紅花,頭發齊齊的用紅布帶綁緊在頭頂,只留下一束黑長的頭發垂下來,整個人喜氣精神俊逸。村裏的人都看驚了。張冬原來這麽俊,他們以前都沒注意到。要不然,這村裏的姑娘們早就将他歸為己有,哪裏還輪得到康林歌?
張冬瞧着緩緩走來的康林歌,心跳如雷,嘴巴卻是越咧越大了。
“呀!”人們一聲驚呼。新娘子也是被吓了一跳。原來是張冬等不及了,一步上前就将康林歌抱起來了!将她抱到她的那頭背上放着一小塊紅色的布的牛背上,張冬就接過小衍手中的牛繩子,轉頭回家!牛知道背上的是它的主人,也沒鬧,甩着綁着紅布條的尾巴慢悠悠地跟着張冬走。以前在家,它和主人都小的時候,主人就騎過她好多遍!
這時候,小衍拿起了身邊小吉的籃子,依着張冬的花,跑到牛前面去,跟着他的小夥伴們将籃子裏的花都撒起來。
村裏的人看到這樣新奇的事情,女人們都覺得很羨慕。男人們只覺得真稀奇。
不管如何,這一路鮮花滿地,總是寄予了張冬對康林歌的心意。他只想和她一直這樣走下去,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