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禦駕親征

劉辯饒有興趣地着荀攸。

在後世人所謂的“曹魏五謀臣”中,光論戰術能力的話,荀公達可以排第一,是出了名的打仗能手。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扮演着曹操“謀主”的角色。

在當前如此緊要的關頭,這麽傑出的軍事人才,斷然沒有将其憋在府裏的道理。

另外最關鍵的是,但凡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荀家和劉漢皇室關系匪淺,對皇室的忠誠度極高。

後來在漢魏交替之際,曹操最大的阻礙不是劉備、孫權這兩大勁敵,而是來自集團內部的一支強大力量

颍川荀氏。

簡單來說就是,荀攸雖然隸屬于外戚集團,但真正效忠的對象卻是漢室,值得信任。

“平身。”

劉辯按捺住因見到歷史名人而産生的興奮感,表面上絲毫不動聲色。

“謝陛下。”

荀攸恭敬地行禮,內心也同樣激動。

本來他還覺得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經完了,并對此感到有些委屈。

畢竟他雖然大力支持誅殺十常侍,但攻打皇宮卻是極力反對的。

可誰讓袁家兄弟和吳匡鬧地實在太過分,以至于大将軍府的所有人都受到了牽連。

不過,正當荀攸惆悵之際,羽林中郎将桓典卻突然跑了過來,并帶來了陛下的口谕。

Advertisement

皇上的意思很簡單。

皇室馬上要和已被确認為叛賊的董卓打一仗,而自己,得到了以“軍師”身份戴罪立功的機會

這時,只聽耳邊傳來陛下的聲音“中郎将,将目前搜集到的所有軍報拿來。”

桓典“諾”了一聲,随後取來了一個托盤。

托盤上,疊着足足幾十封文信件。

劉辯向荀攸道“朕給你兩刻按古代“百刻制”,1刻為14分4秒時間,整合所有情報,然後拟出破敵之策。”

“只有兩刻”

一旁的大臣們都愣住了。

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定下計策,未免太強人所難了吧。

光是整理那一大堆內容繁瑣的文,就令人倍感頭疼。

陛下莫不是存心想整他

事實上,劉辯提出這麽苛刻的要求,原因有三。

第一,時間真的很緊迫,确實沒細細揣摩的功夫。

第二,雖然知道歷史上荀攸很厲害,但對方現在還算是個年輕,可能尚未成長到後來那樣的可怕程度,能力有待驗證。

第三,一旦荀攸通過“面試”,不僅能讓自己放心,還可以贏得蓋勳、盧植這兩位将領的認可,使其更方便地展開軍師工作。

事實證明,荀攸果然擁有成為大軍師的實力。

沙漏還沒流完,他便成功定下了一套計策,并自信地講述給了在場衆人。

一番演說下來,諸位大臣對荀攸的态度,都從一開始的不信任,漸漸變成了贊嘆與欽佩。

“荀家子弟果然不同凡響。”

盧植不住點頭。

“有此子在,軍隊的把握便又多了一分。”

蓋勳也是毫不吝惜欣賞之色。

劉辯卻是聽得有些汗顏“幹,敢情我的知識脈絡,原來有這麽大漏洞。”

通過荀攸的講解,他開始意識到,雖然歷史很了解,但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體的原主人,在地理知識這一塊都比較捉急。

比如皇甫嵩所在的扶風郡,本來劉辯還覺得既然作為京畿地區的“三輔”,此地肯定離洛都很近,結果沒想到右扶風卻是在現代的陝西那邊。

再比如河內郡,聽起來有點遠,但其實就在洛都所在的河南郡旁邊。

好在皇甫嵩行軍速度極快,且之前觀察到了董卓動向,在使者到來前就已經準備開拔回皇城護駕,這才能在預定時間內抵達。

而河內太守王匡由于一系列亂七八糟的原因,其麾下部隊現在正在外地。

總之,現在情況并沒有因為自己的錯估,而與計劃産生偏差,也避免了因自己瞎幾把指揮,而出亂子的可能性。

講解到最後,只聽荀攸道“皇城軍隊雖多,但以當前有限的時間,最後集結出的兵力最多不過一萬,哪怕再加上左将軍的三萬人馬,只怕也很難抵擋董卓軍的鋒芒。

“所以罪臣鬥膽之言,若想在三方軍閥到來之前擋住董卓,陛下需禦駕親征。”

話音剛落,剛剛還面帶善意的大臣們,臉色頓時就變了。

“荀公達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想讓陛下以身犯險”

“天子出京師本就危險,更何況此番是上陣與敵軍對壘,簡直豈有此理”

“事關天子安危,此事萬萬不可”

“別以為你荀氏深受皇恩便可言行無忌,別忘了你現在可是罪臣的身份”

衆大臣紛紛對荀攸怒目而視,若不是此時置身禦前,只怕早就破口大罵了。

何太後更是眼露寒芒,心中已然動了殺意。

就連蓋勳和盧植也忍不住緊皺眉頭。

禦駕親征确實有一定道理,但,這實在太危險了

正當衆人都極力反對的時候,突然,一道堅定的聲音響起。

“朕,贊同禦駕親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