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金手指

那傷疤出現時手心有些癢癢的,襄荷還以為不小心摸到什麽東西過敏了,卻在片刻後發現一個傷疤在手心逐漸浮現出來,與此同時,心底感覺有什麽沖破了桎梏,像是憋悶許久的人終于呼吸到清新的空氣,不由歡呼着,雀躍着。

襄荷目瞪口呆地看了自己手心半天,回過神來立馬将門關緊,緊張兮兮地盯着那個“傷疤“看。

這一看,就發現了傷疤與那株奇怪植物的相似之處。

毫無疑問,葉片傷疤肯定與那株奇怪植物有關,離開山谷時,她輕輕摸了那小苗一把,用的正是右手。

襄荷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害怕。

按理說這麽玄乎的事情她應該害怕的,但她卻絲毫感覺不到害怕的情緒,反而覺得很舒适,很惬意,就像在山谷裏時一樣。而且,連穿越都有了,傳說中的金手指應該也不是子虛烏有吧?

她手心莫名冒出的這個傷疤,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傳說中的金手指啊。

襄荷覺得自己臉上發熱,心髒狂跳,此症狀俗稱打雞血。

繼确認發財之路已被歂岳帝徹底堵死後,襄荷已經很久沒這麽雞血過了。但現在,一個很可能是金手指的東西出現在了自己手心,讓她怎麽可能不激動。

尤其是,傷疤出現後不久,手心開始發燙,傷疤不再是一片葉子形狀的傷疤,而是切切實實的就像一枚真的葉子。葉脈鼓起的地方蓄滿了液體,當用意念引導液體自葉尖流出後,最終流出的是一滴顏色清透碧綠的液體。

就跟那株古怪植物的葉片顏色一樣。

靈液!

襄荷給液體取了個小說中常見的金手指名字,然後便戰戰兢兢又滿懷期待地将那滴“靈液”喝了下去。

會有什麽變化呢?——容貌變美?脫胎換骨?洗精伐髓?長生不老?立地升仙?……好吧後面兩個肯定是她想多了,不過起碼可以期待像小說裏一樣,改善改善體質、排排毒養養顏吧?

半個時辰過去了——沒變化。

又半個時辰過去了——依舊沒變化。

Advertisement

又半個時辰——蘭郎中喊她吃飯了……

直到手心再度開始發燙,第二滴綠色液體流出,襄荷的身體都沒有出現任何變化。因為第一滴的試驗效果,襄荷覺得自己肯定弄錯了“靈液”的使用方法。

液體是從葉子裏流出來的,那麽會不會它只對植物有作用?至于具體作用,襄荷立刻想起了小說中早已爛大街的設定,澆一滴可使植物生長加快n倍,百年的人參一日成神馬的……簡直是逆天的外挂不需要邏輯。

想起院中還有從山谷中順來的人參種子種出的小苗,襄荷立刻将第二滴“靈液”澆在了人參小苗上。

半個月後,傷疤第三次發燙,人參小苗依舊慢吞吞地長着,除了多一片葉子,看不出任何變化。第三滴第四滴靈液滴下去,小人參苗仍舊沒有任何反應。

靈液每隔半個月左右滴出一滴,從襄荷五歲時傷疤出現直到如今,總共滴出了不到五十滴靈液,在此期間,襄荷幾乎将所有想到的方法都試驗過了,卻愣是沒發現它有什麽作用。

襄荷覺得,她還是老老實實過日子,少做夢比較好。

至于這個坑爹的“靈液”——就把它當成來得比較頻繁的大姨媽吧。看着樹葉尖端再度流出的“靈液”,襄荷随手一彈,将其彈到了木桌上一盆蕙蘭上。

這盆蕙蘭來歷比較曲折,它不是直接買來或者挖來的,而是襄荷用鶴望山上的野生蘭與南方的一種蕙蘭雜交播種而成的。

選用鶴望山上的野生蕙蘭為母本,外地蕙蘭為父本,雜交結成的兩個蒴果中,總數數百萬粒細如微塵的種子,最終也不過才得了眼前這一苗而已。

外地蕙蘭是蘭郎中游醫時,襄荷專程拐他去一個産蘭區挖的下山蘭,挖時還帶着花,花色淺綠帶微黃,唇瓣上有不規則紅斑,花色并不算好,但貴在瓣形好,是标準的梅瓣花,外三瓣短圓、緊邊,捧瓣為蠶蛾捧,舌是如意舌,肩是一字肩,單從瓣形上看,可稱得上蕙蘭中的上品,但只花色一項拖後腿,就使得其觀賞價值大大下降,雖然出手也好出,但卻賣不上高價。

母本即是鶴望山上的野生蘭草,襄荷早早就挖了幾株種在了院子裏,除了第一年似乎傷了根沒有開花外,如今長勢喜人,年年均能複花。

襄荷原本是想繁殖多了拿出去賣。襄城什麽都缺,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只因天下讀書人最向往的鶴望書院,便是坐落在襄城城外不遠的鶴望峰上。襄荷就是想将蘭花賣給這些讀書人,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無論是真風雅還是附庸風雅,蘭草一向是讀書人的心頭好,這個時代也不例外,襄荷在書局就見到好幾本蘭草鑒賞類的書籍,可見這時候賞蘭之風已經盛行,因此襄荷覺得蘭花應該不愁銷路。

但很快她就知道自己又犯傻了。

鶴望山上野生蘭草并不少,如果能賣錢的話早被挖光了,哪還能等到她來挖,既然沒人挖,那自然是因為沒有被挖的價值。

鶴望山上的野生蕙蘭只有一種,還是素心花,但其瓣形太差,外三瓣狹長不說,肩還是最差的大落肩,這樣的瓣形,即便是素心花,也稱不上多好。

再者說,這個時代重蘭而輕蕙,蘭書有雲:“一幹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幹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幹”即花莖,“華”即花,鶴望山上的野蘭便是一莖五七花的蕙花。而這個時代大受追捧的多是一莖一花的春蘭,至于一莖多花的蕙蘭,除非瓣形花色俱佳,否則并不怎麽為人所重視。

讀書人是愛蘭不錯,但無論是真風雅還是假風雅,既然敢號稱愛蘭,那麽其鑒賞能力多少還是有點的,不然不過是徒增笑柄。這個年代能讀書的都還是有些底蘊的人家,不像襄荷前世那樣許多都是暴發戶,想糊弄可并不是那麽容易,鶴望山上的野蘭長什麽樣子,他們比襄荷更清楚,自然不會花大價錢買襄荷的蘭。再說他們若是想買蘭,自然多得是渠道,犯不着買襄荷一個小孩子的。

襄荷只得偶爾分幾盆,與其他的花一起,拿去秀水鎮的集市上賣,一盆賣個三五文,雖然錢少,但也算有個收入。只是通常時候她的花都是賣不掉的,秀水鎮畢竟太小,能有經濟能力買花,又會從街上買花的人實在太少,即便臨近讀書人最多的鶴望書院也無濟于事。

賣蘭計劃夭折,襄荷也并不太灰心,或許是因為受的打擊太多,她覺得自己抗打擊能力大大增強,知道靠賣蘭無望致富後也并沒有怎麽失望,仍舊養着院中的那叢蘭,不為別的,只為自己喜歡。

雖然蘭書上将鶴望山上野蘭花型列為下下等,但襄荷卻覺得挺好看的,她去研究蘭書上的标準也只是為了摸準市場好賺錢,自己養花賞花時卻從不按标準來。

花如美人,有大家閨秀,亦有小家碧玉,有英氣飒爽,亦有溫婉可人,各有各的美。世人卻非要分出個三六九等,從眼睛從鼻子,一個個掰碎了揉爛了,細細分析哪裏好看哪裏不好看,在襄荷看來實在是應了那句俗話——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于是襄荷便養着那不入品的野生蘭,雖賺不了錢卻也自得其樂。

直到又得了那叢外地蕙蘭,襄荷才又生出用蘭草賺錢的心思,當然,所報希望其實比蘭花種子還小,只因為成功的幾率實在太小。

她的想法很簡單——雜交。

鶴望山本地蕙蘭花色好而瓣形差,外地蕙蘭花色不佳而瓣形上佳,兩者互有優缺,若能将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豈不是能得到瓣形花色俱佳的極品蕙蘭?

當然,這個想法實在太過美好,真正實施起來,成功的可能性不過萬萬分之一。

不說能不能按她的心思雜交出瓣形花色俱佳的後代,單說蘭花播種這一項,在這個時代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在她前世時,蘭花繁殖一般是用分株,播種多是為培育新品種。播種時需要無菌環境,而想要創造出一個适宜蘭花播種的無菌環境,所需條件十分複雜,絕不是她在這個時代可以輕松複制的。因此她便只有一個選項,那便是自然環境下的有菌播種,即将蘭花種子播在長有蘭草的土壤中。但這種播種方法發芽率實在太低,洋蘭石斛蘭等發芽率還算高一些,春蘭蕙蘭等國蘭發芽率則低得多,前世她曾經播着玩兒過春蘭,卻從來沒有成功過哪怕一次。

她将雜交出的兩枚蒴果埋在了小玉峰上一大叢生長了多年的蘭草下,也許是老天看她太過倒黴,這次讓她轉了一次運,最後居然真讓她播出了一株雜交苗。

等到雜交小苗略微長大一些,襄荷便将它移到了家中,特意找出一個瓦盆,用山上蘭草叢下的土壤填盆,才小心翼翼将其移入盆中。直到今年,小苗已經是三年生的大苗,蘆頭處也發出了兩根新芽,但卻還沒開過一次花,所以襄荷至今不知其花型花色如何。早在它還是一株小苗,襄荷手心剛剛出現樹葉傷疤時,就曾經将“靈液”滴到小苗上,但最終仍舊是跟那株人參小苗一樣,蘭苗也是毫無反應。

随意地将“靈液”彈到雜交蘭苗上,看着它順着深綠的蘭葉落入泥土,最終消失不見,襄荷打着呵欠熄了燈,脫了外衣便也上床睡覺。

不久她便做了一個夢。

夢裏,她看見那株雜交小苗終于開花,花型花色無不是她期望的那樣,完美地繼承了父本母本的優點,即便是最挑剔的鑒蘭人,也挑不出一絲缺點來。

無數人捧着黃金白銀上門,只為求購一苗草,她苦惱極了:只有寥寥幾苗,賣給誰呢?可是不管賣給誰,她都發大財了啊。

于是她又樂了,樂得跟個傻子似得,然後樂着樂着就樂醒了。

一睜眼,晨光滿室,床頭桌上的蘭草依舊如昨日,沒有任何變化。窗外傳來鳥兒清脆的鳴叫聲,以及——拳腳呼喝之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