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擺攤去
在周府用過午飯,又談了一些合作上的具體事宜後,蘭家三人坐上來時的那輛青氈馬車,回到秀水村。
不僅帶着一張契紙,還帶着周清柯給的,作為啓動資金的五十兩銀子。
揣着這五十兩銀子,襄荷多多少少有點不真實感:就在不久前她還在羨慕那些動辄賺上成百上千兩銀子的穿越者,現在——居然也輪到她了麽?
這可真是——太棒了!
當然,這五十兩銀子不是白給的。等到開始盈利,蘭家拿到分紅之後,這五十兩就要從分紅裏扣。但即便如此,襄荷還是十分滿足。不同于賣珍珠得來的一百兩,那一百兩與其說是掙來的,不如說是拿命換來的,雖然最後她和蘭郎中都沒事,但若重來一次,她寧願不要那珍珠,也不想讓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冒一點點風險。而這五十兩,卻是實打實靠她自己掙的!
她抱着銀子笑地一臉傻樣,心裏不住地尋思跟周清柯這筆生意怎麽做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但想來想去,發現自己除了專心把果子種好之外,似乎也幫不上什麽忙,東西賣多少,價格定多高,這都是周清柯的事兒,她再操心也沒用。
于是她也就把心思轉到怎麽種好果子上了。
周清柯的意思是,這法子不必拘泥在南瓜上,所有能印上字兒的果蔬都可以試試,印的字兒也可以花樣多些,甚至可以按客人的要求訂做。現在還沒有客人,便要求襄荷先弄出幾個樣品來,就印上常見的喜慶字樣,福祿壽喜之類,以後再按照客人要求進行微調。
一回到家,襄荷就把院子裏所有長果子的植株都瞅了一遍。要想在果實上印字兒得等到果實大小基本定型,這樣才能讓字跡清晰。現在才進五月,大多數果子都還未成熟,個頭也小,達不到印字兒的條件,襄荷找了半天,終于在葫蘆架上找到幾個早熟的小亞腰葫蘆。
這亞腰葫蘆純粹是襄荷種着玩兒的,只種了一棵,占據着籬笆牆邊的一個小小角落,長得倒是茂盛,沿着架子爬了一滿架,架上挂着許多碧綠玲珑的小葫蘆,迎風晃動,十分可愛。這些小葫蘆大多太小,但也有形狀已基本定型,可以用來印字兒的,不多不少,剛好四個。
襄荷便回屋,拿出為了印字專程買的油紙。
大量生産自然不能再用黑布那樣的法子,那樣又費事兒又費布,襄荷便在離開襄城前讓車夫拐了個路,去買了一大堆油紙。
襄荷前世見過那種專門在蘋果上印字兒的字帖,不知道是什麽制成,很容易就粘上去,還不怕日曬雨淋。在蘋果定型卻未變紅前貼上去,變紅後再撕下來,這樣撕下來的地方就會有很明顯的白痕,白痕形成各種圖案,與她之前用黑布罩着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卻比黑布方便多了。
這兒當然找不到地方買字帖,襄荷只得用油紙,油紙防水,倒是勉強可以用作字帖。
襄荷在油紙上寫了字,寫了四張,正是最常見的“福祿壽喜”,然後沿着墨痕,用剪子小心地剪出字樣兒來。待剪好後,便用漿糊将字樣兒糊到葫蘆向陽的一面上。
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待,在這期間襄荷只能期望不要下雨,不然那漿糊糊的紙貼一準兒給淋掉,或者起碼不要半夜突然下雨,留給她時間給葫蘆擋雨。
Advertisement
修養了将近一個月,蘭郎中感覺自己已經完全康複,再不願聽襄荷的話什麽活都不幹了,尤其看着女兒為了掙錢養家辛辛苦苦,自己卻像個廢人一樣,不但不掙錢,還整天喝藥花錢,蘭郎中身為人父的愧疚感和責任感一時爆棚,說什麽也要出去掙點錢。
蘭郎中掙錢的法子無非是行醫,但想在秀水村靠行醫掙錢根本就是妄想,不說蘭郎中跟很多村人關系極好,根本不會收診費,就是收,整個秀水村,就算加上鄰近村子,又有幾戶人家舍得在看病上花費,大都是用點土方子熬過去。蘭郎中在家這一個月,倒也有幾個上門求醫的,診費加上藥費,蘭郎中一共得了一小筐雞蛋,一簍子苞谷,半鬥小米……至于錢,別說銀子,連一枚銅板都沒有。
這也是他四處游醫的原因。但以他現在的身體狀況,襄荷肯定不會同意他出去。
于是蘭郎中便只剩一個法子,那就是去襄城擺攤。
這活兒他以前經常做,也有固定的擺攤地點和相熟的客戶。襄城那些去不起大醫館,但又不算太窮的中底層市民,都比較歡迎他這樣的擺攤郎中,有些病人的病若不是太嚴重,甚至會暫時拖着,等到蘭郎中來了再治療。以往蘭郎中若在家,便每隔一段時間去一次,雖賺不了大錢,到底多個進項。
自從開春出去行醫,回到秀水村後又意外受傷,蘭郎中已經數月未去襄城擺攤,如今為了不做廢人,便強烈要求再次進城。襄荷有心不讓他去,但見他态度堅決,傷勢也的确沒什麽大礙的樣子,被他磨了幾次便也就應了。
只是終究不放心,因此還是要陪着他一起去。
守家的任務交給劉寄奴,襄荷借了趙家的小驢車,與蘭郎中一起,自上次出事後,第一次進了城。
進城後,兩人直奔蘭郎中以往擺攤的地點,即襄城兩個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帽兒街。
帽兒街是襄城最大的市場,雖然名為街,但範圍卻遠遠不僅限于一街之內,而是包括帽兒街周邊好幾條街道,連成了一個封閉的市場,市場有專人管理,日中開市,日落閉市,市內各方物品集聚,衣食住行所需百貨各色俱全。而最熱鬧的帽兒街上,布莊、糧店、衣肆、藥行、酒肆、茶樓、櫃坊、成衣鋪、首飾鋪……各色店鋪一字排開,街上另有如蘭郎中這樣的流動擺攤者,每到開市便人流攢動,熱鬧非凡。
蘭郎中固定擺攤的地點便是在一家賣胡餅的食攤前,蘭郎中與攤子老板相熟,來到之後寒暄一番後就支起自己的攤子,仗着自己是熟面孔,也懶得讓襄荷吆喝,擺出一副願者上鈎的架勢,靜待顧客上門。
可攤子擺了半天,接到的病人零零星星,不過小貓兩三只,與往日擺攤時的情形大不相同。
蘭郎中心裏納悶,嘀咕着是不是太久沒來,老顧客都把自己給忘了。
胡餅老板聽見他嘀咕,當即咧嘴笑道:“郎中,可不是大家夥兒把你忘了,是最近咱這兒新來個神醫,醫術好,人品好,最最頂要的,人家啊——長得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