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14
`接下來兩天,田菁便跟着襄荷學認字。
田菁其實還算是有基礎的。當初襄荷爬登天梯,最初幾次田菁也跟着去過,只是一來太累,二來田大嬸越來越拘着她,因此除了開始那幾次,田菁便再也沒去過。
小村莊裏沒秘密,田菁跟着襄荷認字的消息很快便跟長了翅膀似的飛到全村人的耳朵,大人們大多說笑兩句便忘,只當小孩子的玩耍。但孩子卻不這麽認為,好幾個跟田菁相熟的小姑娘都輾轉表達了也想跟襄荷學認字的意願,教一個是教,教一群也是教,因此襄荷直接讓田菁傳話,所有想認字的女孩都可以來。
村人雖然對女孩認字不以為然,但襄荷鶴望書院學子這層身份實在太唬人,父母們都願意自家女兒與襄荷交往,如今女兒要跟襄荷學認字,倒真沒有不同意的,反而好些還叮囑女兒跟着襄荷好好學。
如此一來,蘭家這兩日便熱鬧起來,小姑娘們都是從未上過學堂的,從不知課堂紀律為何物,襄荷為了管束她們費了好大的力氣,但好在她們鬧歸鬧,大多數時候還是聽話的。
襄荷用來教她們認字的書,不是尋常的啓蒙讀物,而是那本曾經一度盛行,最終卻為道學家攻讦,因此絕跡于坊間的《列女傳》。
進入書院後,襄荷曾經特意搜尋過列女傳相關的書籍。
《列女傳》的著書者連氏是書院首任院長之妻,因此即便外面書坊完全沒有《列女傳》以及連氏的一絲蹤跡,藏書閣內卻藏有許多與連氏相關的書籍,還有着詳細的連氏生平。
讓襄荷驚訝地是,連氏一生著書無數,涉獵廣雜,并非只有《列女傳》一書。而除了《列女傳》,她最為“有名”的是一部《女四書注》。
女四書,即《女誡》、《內訓》、《女論語》、《女範捷錄》四部書,在連氏所在時代,女四書便是閨閣女兒所要念的四書五經,女四書中的對于女子的各項要求,便是世人眼中賢良女子的規範。
女四書成書流傳已久,字句意義明晰,若為釋義故作注,那麽這注幾乎毫無意義。
連氏的《女四書注》自然不是為釋義。
她作注是為辯駁,是為批判,是為斥僞……約束女子千百年時光的金科玉律被一字一句地注解反駁,以鋒利至咄咄逼人的言語化作刀劍,砍向女性身上沉重的鐐铐和枷鎖,也刺向傳承已久的道德禮法。
甚至不等連氏身死,《女四書注》甫一成書問世,立刻迎來鋪天蓋地地反駁攻讦乃至謾罵。
若不是連氏與皇室關系密切,又有賀同芳韓三娘等好友力保,恐怕早已因“不明原因”橫死。
諷刺的是,對連氏謾罵最多的,不是文人,不是名士,而是連氏欲要點醒的、讀着《女四書》長大的閨閣之女。
Advertisement
除了初刻版本,《女四書注》再未重刻,而初刻版大多都被收集銷毀,藏書閣裏那一冊,或許便是世間僅存的一部《女四書注》,而若不是謝蘭衣借用了茍無患的名義,襄荷又借助了謝蘭衣的名義,單以襄荷的身份,恐怕一生都看不到這本世間僅存的《女四書注》。
說來步履維艱白費苦心,但連氏的努力還是得到了成效。
歂岳顯德兩朝對女子的寬容既是空前,亦是絕後。
正是因為看到這本書,襄荷才知道,數百年前女性所受的束縛竟然遠遠少于如今;才知道數百年前,竟然也有人為了女性的權利而奔走呼號;才知道這個世界的女性,曾經也有過那麽短暫的一段時間,可以不身帶鐐铐,将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仰視男性……
看這部書時,襄荷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淚水,甚至瞬間有種想要效仿連氏,将這世間風氣一清的沖動。
但當心情平複,理智回籠時,卻只剩深深的無力。
她與連氏不同,連氏所在的時代是最混亂的時代,也是萬象更新的時代,而那個時代這片土地的主宰者,是來自現代的謝琰,更重要的是,謝琰雖未明面上支持連氏,卻從未對其有所斥責,而謝琰身故之後,幾乎代天子行令的賀同芳,更是全力支持連氏,為她擋下無數暗算攻讦。
但即便是如此,連氏的努力卻也只在歂岳顯德兩朝卓有成效,顯德以後,再沒有出現一個連氏,也再沒有出現一個謝琰和賀同芳,反撲的攻勢猛烈襲來,瞬間使得歷史出現了倒退。
如今百年過去,女性的處境相比連氏之前的時代固然好了許多,卻遠遠比不上歂岳顯德兩朝。
出身普通農家,又沒有連續兩位上位者的支持,想要重走連氏走過的路,可能性萬中無一。
休沐的第二天晚上,送走所有的女孩後,襄荷倚在門邊,神色有些恍惚。
事實上,她不知道自己這麽做對不對。
教她們認字,讓她們明理,更讓她們知道女子也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女子也可以不溫柔娴淑不事事順從。
這順從了她的心意,但是,對于這些懵懂的女孩兒們來說,她真的做對了麽?
有時候,無知是福。
傻子心智未開,整日無憂無慮,而開了心智的人,卻總有着無盡煩惱。
那些道理,若不懂,或許還可懵懂地過一生,若懂了,又有幾人能甘心認命?
對于必死無疑的病人,家人通常選擇隐瞞他們病情,這樣起碼可以讓他們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光,而她如今的作為,卻是将殘忍地事實告知了病人,卻沒有同時提供治愈她們的良方。
從做出決定的那一刻,這個念頭就一直陰魂不散地糾纏着她。
穿越以來,第一次對自己産生懷疑。
她坐在門檻上,雖面朝門前的森森古槐,目光卻無着落地游移着。
不知何時,劉寄奴走到她身邊坐下。
對于襄荷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教人認字,蘭郎中雖然因為心疼襄荷而略有抱怨,但還是無條件支持,劉寄奴卻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異議。
“怎麽了?”他問道。
襄荷這才發現他的存在,不自然地朝他笑了笑,半晌,才突然冒出一句話:
“你說,世人是願做無知無覺卻快樂地傻子,還是願做有知覺卻痛苦的聰明人?”
劉寄奴看了她一眼,說道:“我不是世人,無法知悉世人想法,但——”
他頓了頓,又說道:“我不願做傻子。”
寧願痛苦卻有直覺,也不願麻木無覺。
襄荷點點頭,又問道:“那你覺得,我該教菁菁她們識字麽?”
劉寄奴笑了笑:“原來是為這煩惱?”
他指了指遠處的黛青色山影,指着那山影中的鶴望書院。
“你何不問問書院的學子們,他們後不後悔讀書識字?”
襄荷的聲音低了下來,帶着絲迷茫:“不,不一樣的,男人和女人,非常不一樣。”
劉寄奴卻笑:“若說外界處境,自然大大不一樣,但其內裏,卻都是一樣的。”
襄荷喃喃着:“可是,我不只是想教她們識字,還……”
劉寄奴卻揚起手中的東西,“這個麽?”
正是襄荷用來教學的那本《列女傳》。
襄荷握緊了拳,點頭。
“不明理之人,即便你将道理掰爛了扯碎了塞進他肚裏,他也仍舊不明理;明理之人,即便初時混沌無知,卻總有一日會曉得道理。”
“傻子的比喻不恰當。”他笑道,“你知道傻子就沒有絲毫痛苦了?況且——她們可不是傻子。”
暮□□臨,遠處的山影只餘一道道模糊的灰影,鶴望書院最高處剪出的飛檐鬥拱再看不到蹤影。
院子裏傳來蘭郎中喊兩人吃飯的聲音。
襄荷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朝劉寄奴璀璨一笑:“我明白了。”
女孩兒們聚在了蘭家,村裏的男孩看着也眼熱,有也要跑來跟襄荷學認字的。
即便是男孩,也不是都有讀書機會的,這時候大多數人家都沒有讓孩子讀書的概念,秀水村一個村裏也就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能寫出自己名字,這還是臨近鶴望書院的緣故。
襄荷也不想拒絕這些男孩,只是教一群小姑娘也就算了,她可沒自信能管得了這些熊地要死的男孩子,再說她時間不多,每十天才一次休沐,這些男孩若真想認字,爬登天梯都比跟她學靠譜。
因此衡量之後,她決定拒絕,只是還沒等她将拒絕的話說出口,劉寄奴卻接過了攤子。
“我雖比不上妹妹,但只是教教認字還是行的。”他笑着道。
襄荷聽了這話連忙擺手。
旁人或許不知道,但她可是清楚劉寄奴是什麽水平的。她不過是陰差陽錯才進了書院,真論起學問來,跟真正的古人是完全沒法比的,而劉寄奴,就是一個從小按着士人的教養被養大的孩子,雖然如今已經不再讀書,但還是勝過才正經讀書三個月的襄荷許多。
劉寄奴能主動請纓,襄荷自然樂意之至,直接将那群熊孩子交到了他手上。
只是交接時出了點問題。
這些男孩跑來找襄荷,除了少數幾個是真心單純的只為認字,大多倒還是湊熱鬧,覺得好玩兒的成分多些。
結果沒想到襄荷不教他們,卻換了個冷面小子來。
劉寄奴雖來了秀水村大半年,但跟村裏的孩子卻還不怎麽熟,只因他太懂事,平日要麽在蘭家院子裏努力練功,要麽幫着蘭郎中做各種活計,如此一來自然沒了玩耍的時間。男孩子們的友誼就是在打打鬧鬧之中建立起來的,劉寄奴過早地成熟,行事作風完全是大人的模樣,也沒時間跟村子裏的男孩們一起玩耍,因此自然跟他們熟不起來。
因為性格原因,劉寄奴很少笑,加上其行事作風,村中孩子隐隐都有些怕他,此時聽說他要來教他們,幾個膽大的登時便不同意了。
不過,還沒等襄荷為此煩惱,劉寄奴便幹脆利落地收服了這幫熊孩子。
他用的方法簡單粗暴之極:不同意的,打過他再說。
先是一個一個來的車輪戰,普通的孩童自然比不上自小習武的劉寄奴,之後劉寄奴更是讓所有人一起上,結果仍然是輕松幹翻。
男孩子對于武力高的人總是又憧憬又向往,這下再沒人有異議,反而隐隐都有些崇拜劉寄奴。
而劉寄奴更是對他們說,若是他們學認字學地認真,便教他們學武。
一聽這話,熊孩子們像是打了雞血,學習起來無比認真,俯首帖耳堪比小綿羊。
等三天假期結束,襄荷返回書院的時候,劉寄奴赫然已經成為秀水村新一屆孩子王,整個村子的男孩都以他馬首是瞻,原本的孩子王趙小虎剛開始還對他頗為不忿,一場架後,立馬變身了劉寄奴的頭號小弟,看的襄荷偷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