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金秋月麗娘出閣
等到小瑞娘剛會跑, 方太太上門了。
麗娘已經15周歲了, 方二郎還比她大兩歲。當差已經一年多的方二郎不再像往常那樣急性子,他本就生的高壯,往那裏一坐, 頗有些男子漢氣概, 誰也不能忽視他。
方太太笑眯眯地與張氏寒暄,“老太太,兩個孩子都不小了,婚期也快到了,您看看還需要備些什麽。哎呦,麗娘這樣讨人喜歡, 我真是恨不得早點把她帶回家。”
張氏也笑,“難得方太太喜歡她, 二郎又這樣有出息,這也是她的造化。孩子們的事兒, 如今都是她阿爹阿娘做主,我老天拔地的, 過一天算一天,不去操心,只管多吃飯就行了。”
方太太打趣,“老太太可會說笑,您老硬朗着呢,我還等着吃您老100歲的壽桃呢。”
衆人說笑了一陣,方太太開始和肖氏商議娶親的事兒。日子是早就定好的, 就在秋天九月間。秋收過後天氣好,糧滿倉、銀滿箱,可不就适合辦喜事。
李家人一向有些看不慣方太太近兩年的摳搜,家裏兩個兒子當差,又不是窮的沒飯吃,何苦這樣刻薄自家孩子。整日清湯寡水的過日子,也忒精道了。
肖氏和方太太就如何迎親、嫁妝多寡的事兒你來我往說了半天,麗娘和李姝一起躲在房裏。麗娘不好意思來聽,李姝就成了耳報神。
方太太聽了肖氏報的嫁妝,心裏暗自竊喜,嘴上仍舊恭維,“貴府真是心疼女兒,這麽多嫁妝,可真是少有呢。”
鄭氏看她那個樣子就想起了胡氏,忍不住刺她,“方太太可不用擔心,我們麗娘看着斯文,其實識文斷字、能寫會算,能幹的很,別說這點子嫁妝了,就是把家業都給她,她也能打理的好。”
肖氏假裝沒聽懂鄭氏的話,也笑眯眯的道,“親家太太,不光是我們心疼女兒,誰不心疼女兒呢,都是恨不得能日日看着她,怕她受委屈了。連她大姐姐,在齊王府從不出門的,一邊忙着服侍王妃娘娘,一邊也沒忘了派個婆子來問她的嫁妝,還給添了兩套首飾和好些個布匹呢,其中有幾樣,還是娘娘親自賜的呢。”
方太太聽出了肖氏在敲打她,麗娘的姐姐在王府可不是小透明,她是娘娘的好幫手,除了娘家人,麗娘還有個姐姐做靠山。
方太太心裏有些堵,原不過想着娶個老實的麗娘回去,沒想到這個老實媳婦娘家人一個比一個硬氣。親爹做了官,親兄弟小小年級中了秀才,一個外四路的姐姐,還成了王妃娘娘的心腹。
這麽紮手的媳婦,以後怎麽好管。方太太嘴裏發苦,早知道還不如定她娘家的侄女,至少在她面前老老實實的。
方太太暫時不去想如何把麗娘的嫁妝摳出來放自己兜裏,她得先體體面面的把婚事辦了。若有不妥,李家人定不饒她。
方太太走後,肖氏開始一樣樣清點麗娘的嫁妝。
Advertisement
這幾年攢下來,麗娘的嫁妝頗為豐厚。
單說成套的金首飾就有三套,李家給備的一套赤金的,豆娘給的一套赤金的和一套鑲嵌寶石的,還有幾樣單個的簪子、镯子和戒指之類的,攏共也有十來樣。外在還有一些銀首飾,銀絲線和鈴铛之類的。
豆娘無心勾引齊王,整日穿戴素淨,自己攢了一堆的首飾,她自己留下大半,每年給兩個妹妹分一些。她越是這樣,齊王妃的賞賜就越多。
齊王妃雖然生了兒子,但平側妃得寵,她還要繼續把李姨娘擡出來和平側妃打擂臺。李姨娘不争寵,長相好,又文文靜靜的,這幾年繼續讀書,養得有些書卷氣,齊王看了也喜,一個月裏也能讓她服侍一兩回。好在她位份低,又沒有孩子,齊王妃也放心她。
肖氏剛開始接的心驚膽戰,那些鑲嵌珠寶的首飾,看着就價值不菲,李家小門小戶,戴出去豈不招人眼。李穆川讓她收好,豆娘若在外毫無牽挂,王妃娘娘哪裏敢繼續重用她。
豆娘也常勸肖氏,“阿娘覺的那些多,不是女兒說大話,給兩個妹妹的,比我這裏少多了,阿娘去看看我的妝匣子就知道了。”
李姝姐妹無以回報,只能時常做些手帕、襪子等貼身穿的衣服送給豆娘。
再說麗娘的嫁妝,除了首飾,還有布匹。絹布、棉布都是家裏給備的,各5匹,錦緞、綢緞都是豆娘給的,方家聘禮裏也有幾匹上好的布,肖氏通通給麗娘一起帶過去。
有布匹,必然也得有衣裳鞋襪。肖氏按照麗娘的身段,稍微放了放,春夏秋冬各備了4套衣裳和兩雙鞋襪,冬天還另外備了一件外穿的兔皮大衣和一件內穿的狐貍皮馬甲,這是豆娘給的,李家可穿不起皮衣。
除了衣裳,還有八床被子,四鋪四蓋。兩套床帳子、兩套枕套,被裏被面按四季各備了兩套,上面的繡花,需要麗娘自己動手。麗娘整整幹了近一年,才完成所有的繡花活計。
家具是成套的,清一色的黃楊木。一張八步床、一件大衣櫃、兩只五鬥櫃、一張塌、兩只大箱籠、兩只中號箱籠、還有兩只小箱籠、一套梳妝桌椅,這些都是放卧房裏的,放廳堂的有一套八仙桌椅、一套小桌配四個椅子、兩個洗臉架,還有一張書架和兩把圈椅,有書房就放書房裏,沒書房就先收着。
肖氏原來沒預備書桌,李姝勸她,“以後二姐姐有了孩子,總要讀書寫字吧。就方太太的脾氣,搞不好讓孩子趴飯桌上寫字。”肖氏想了想小娃娃趴在飯桌上寫字的樣子,額頭跳了跳,火速備了套小型的書桌和椅子,那桌子的高度,一看就是小孩子用的。
杯碗碟盤備了兩套瓷的,每套八個碗、八個盤子、八個小碟子、一只茶壺八個小茶杯,一套上面畫的青色花紋,另一套畫的粉色花紋。李姝看了後直咂舌,這雖然是民窯燒紙的,但也是青花瓷和粉彩瓷啊,這要是能留個千把年,得值老錢了。但擱在當下,就是一套普通的家夥事兒。
鑒于方太太的個性,肖氏又給麗娘買了一個大浴桶,還有一個大木盆,另有兩個小木盆,用家裏的舊物件鑄了個新銅盆,給麗娘洗臉用。
除了這幾大樣,另外都是一些零碎小東西。像馬桶、掃把、簸箕和手捂子之類,還有針線筐、剪刀、個人日常用品,除了麗娘家常用的,另外再備一套新的。
就這些東西,按照張氏的說法,麗娘用一輩子都夠了。
光有東西還不行,還得有錢。加上方家的聘銀,肖氏給了麗娘共100兩現銀,再加上豆娘分兩次給的,共計200兩銀子。肖氏把銀子統一折成5兩的銀錠40個。麗娘個人的私房錢也有十幾兩銀子,肖氏讓李穆川全部給她換成今年新鑄的1兩小銀錠和銅錢,共換了12個小銀錠和六千多個銅錢,銅錢每100個一串用紅線串好,這些散錢都留給麗娘婚後零花。指望方太太給零花錢,想都不要想。
麗娘陪嫁裏的一個小箱子,專門用來放錢。二百多兩銀子加幾千個銅錢放進去,沉甸甸的直壓手。
在李姝的建議下,肖氏讓李承業把孩子啓蒙用的書籍備了一套,李承業把自己的讀書筆記整理了一下,寫了兩套,給李姝姐妹一人一套。李家現下父子二人都有功名,說出去也算是讀書人家了。有書本,才能算書香之家。
李姝想到方家的生活,又建議肖氏,“阿娘,不若給姐姐買個人吧。姐姐好幾年不做粗活了,去了方家,難道又要開始整日洗衣做飯不成。”
肖氏自己寶愛的女兒,養的又精致,哪裏舍得麗娘再去做粗活。去人牙子那裏看了看,挑了個十二歲的小女娘,這小女娘長的粗壯,那腿都有麗娘的腰粗,長的不出色,力氣卻大,但吃的也多,家裏做飯洗衣之類的活她都會幹。因家裏親爹爛賭,全靠她阿娘操持,親娘累死了後,爛賭鬼爹就把她賣了。她這個樣子也賣不上什麽好價錢,人牙子聽了了肖氏的要求,頭一個就想到了她。
麗娘給她取名線娘,也有壓一壓她的意思,別再往粗壯裏長了。這丫頭雖然長的粗壯,但一點不笨,麗娘教什麽都能學會,也知道麗娘是自己的正經主子,在家裏最聽麗娘的話。
清點完了麗娘的嫁妝,肖氏開始最後一輪替麗娘保養皮膚。靈芝什麽的,李家用不起,只能找些家常的東西。雞蛋、羊奶一起上,黑芝麻跟不要錢一樣吃。
這樣養到了八月底,麗娘出落的如同剛出水的芙蓉花一樣,含苞待放、清新動人。就方二郎那個夯貨,每回跟着方太太來李家,一看到麗娘,那眼睛就跟沾到麗娘身上一樣,摳都摳不下來。李家人高興,方太太卻嫌棄兒子沒出息。
九月十八這一天,李家人一大早就起來了。嫁女不同娶媳,是不允許吹打的。
雖然沒有吹打,但麗娘的閨房裏也熱熱鬧鬧的。李姝全程陪同,連小瑞娘都咕咕咕咕地叫個不停。
李氏族人該來的都來了,張家、肖家、趙家都來了人,李家兩個姑太太也回來了,連豆娘都打發了兩個婆子過來。
王氏和鄭氏一起忙活外面的事兒,麗娘屋裏的事兒由肖氏統管。
才吃了早飯,麗娘規規矩矩地坐在床上。身上已經換上了大喜服,頭發挽好了一部分,剩下的,要請全福人上頭。
按規矩,新娘子要一天不能出恭,麗娘從昨晚上起就少喝水,早飯吃了幾個餃子,一口湯沒喝。李姝知道麗娘中午和晚上估計都吃不上飯,她做了些小巧的點心放在她的袖子裏,餓了就吃一個。
族裏幾個未嫁的小女娘都圍在麗娘身邊,她們見過了麗娘的嫁妝,都羨慕不已。特別是雪娘,她只比麗娘小2個月,下個月也要出閣了。家裏給她備的嫁妝,連麗娘的一半都沒有。而且,她嫁的是個小鋪子東家的大兒子,家業自然也比不上方家。況且,方二郎身上還有差事呢。
雪娘自那年初一作弄了桐娘一回,好些年不好意思到李姝家裏。這兩年說了親了,她更懂事了一些,時常為自己年幼時的無知暗自悔恨。豆娘現在和她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她再別說嫉妒了,連想都不敢想的。
看到齊王府來的兩個婆子,身上穿的比她阿奶還要氣派,這只是伺候豆娘的奴才呢,不知道她現在能風光成什麽樣了。
說起羨慕,雪娘還是有的。更多的,還是悔恨。在雪娘看來,能去齊王府做妾,那是天大的榮耀。說什麽妾不如妻,那也得看給誰做妾了,今兒滿院子的妻,哪個見了豆娘不要行禮。如果和豆娘關系好了,她何至于找個這樣的婆家。
李姝不知道雪娘心裏的想法,她也不想知道,她只盼着麗娘以後能順順利利的,在方太太哪個小氣婆婆手下能過上不被克扣的日子。她更盼着時間快點過去,自己快快長大,也能再做一回新嫁娘。
上頭的時辰到了,肖氏親自給女兒把剩下的頭發挽了起來。作為父母雙全、兒女成群、夫妻恩愛、丈夫兒子有出息的典範,肖氏現在是族裏有名的全福人,誰家有喜事都要請她。給女兒上頭,除了她自己,族裏誰也沒她福氣大了。
挽發的時候,肖氏嘴裏念念有詞,“祝願我兒夫妻恩愛、白頭到老,兒女成群、子孫滿堂,福氣延綿、金銀滿箱......”
肖氏說着說着,眼裏濕潤了,麗娘眼眶也紅了。蔣氏在一邊看到了,安慰道,“弟妹,麗娘說的人家好,以後有的是好日子呢。再說了,兩家離的又不遠,有個動靜,弟妹都能知道,弟妹還操心什麽呢。”
肖氏給麗娘挽好了頭發,再給她戴上了一套豆娘給的金首飾,齊王妃賞賜的兩只簪子也插上了。不消一會,盛裝的麗娘出爐了。
李姝左看右看,不住地誇贊,“二姐姐真好看。”旁邊一衆姐妹們都符合她。
這倒不是恭維,麗娘顏色本就不差,今兒穿着大紅喜服,各色首飾一戴,上些脂粉,瞬間亮眼的讓人挪不開眼。
麗娘抿嘴笑,從現在開始,她不能随意張口了。
等到接親的來了,李家按規矩守門,方二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和一堆紅包,才敲開兩道門。李家招待了同來迎親的方家人茶水,寒暄完畢,開始正式走流程。
李承業把蓋着紅蓋頭的麗娘背到了正堂,麗娘給李穆川夫婦磕頭拜別,并說道,“兒去了,望阿爹阿娘以後保重身體,福壽安康。”
肖氏淚水出來了,她捧在手心裏十幾年的女兒,就這樣離開了她,她如何受得住。李穆川也舍不得,麗娘乖巧,又是他頭一個女兒。小時候嬌怯怯喊他阿爹的樣子,他看了就心軟。麗娘長這麽大,李穆川連高聲呵斥她一下都沒有。
李穆川囑咐麗娘,“以後孝敬婆母、友愛手足、敬重丈夫、撫育兒孫,戒之慎之。”肖氏哪裏還說的出去話,只哽咽道,“我兒,以後要好好的。”
李姝也忍不住流淚了,她的這個小姐姐,從小就疼愛她,有吃的先給她和三郎,有活自己先幹。姐妹兩一起過了十二年,如今呼啦啦就要分開,她老人家雖然兩輩子加起來一百歲了,但心卻越來越軟,最禁不得這種離別的事情。
但麗娘總是要出閣的,李姝只能豪氣地放話,“二姐姐,你放心吧,我會照顧好阿爹阿娘的,你受了委屈莫往肚子裏咽,你是有娘家的,就算咱們家不行,還有齊王府的大姐姐呢。”
齊王府來的兩個婆子聽見了,也來應聲,“三娘子說的很是,我們姨娘最惦記兩個妹妹了。二娘子要是受了委屈,定要去找我們姨娘。這京城裏,誰不知道我們姨娘得王妃娘娘看重呢。”
方家來迎親的人心裏都打鼓,這新娘子看着軟和,但家裏也太硬氣了,哪有出嫁當日說這狠話的。
方二郎給岳父岳母又鞠躬道,“岳父岳母放心,我定會好好待麗娘,不讓她受委屈。”
行過禮後,李承業背着麗娘,把她送到了轎子裏,方家人吹吹打打把麗娘擡走了。
麗娘走後,肖氏來不及傷心,還要招待一衆親朋族人吃酒席。
作者有話要說: 麗娘開啓新生活啦,從此和小氣婆婆鬥智鬥勇~~
小可愛們,非常感動你們一路跟過來,請一定要收藏喲,給我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