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黎訴終于看了Simon Amstell,是甘嘆提過的那集,只看了一半,她就關了視頻。她覺得這個演員很好,單口也很好,只是她受不了半夜一個人看這個,顯得顧影自憐。

而且,她受不了這種自嘲。

與脫口秀和Simon無關,她忽然想到,為什麽有的時候只有通過自嘲才能獲得話語權?

從床頭滾到床尾,又滾回床頭,實在是沒有辦法就這樣入睡,于是坐到飄窗上,看外面的燈。

不可避免地回想到剛看過的視頻,想到人與人之間的“detachment”(剝離感)和“awkwardness”(尴尬),其實是想到她以及她和黎想共同的爸爸媽媽。

她知道現在這樣子讓大家都很難受和為難,她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有的話明知道後果還是會說出來,她常常想或許潛意識裏她是期待那樣的後果,因為不論怎麽說服自己她還是恨他們。

但這一刻,她想,也許把一切都說出來,他們一起,大家,都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然後要愛要恨要從此不見面都随便,總比現在要好。

“Mom I came out of your vagina, let’s all pretend that’s a normal thing to have happened.(媽媽,我從你的vagina出來的,讓我們都假裝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吧”,像Simon說出這些一樣說出來。

說出恨,說出忽視,說出欲蓋彌彰,說出粉飾太平。

為什麽不?

可人性是這樣簡單的嗎?說出來就沒事了?恨裏沒有愛嗎?忽視裏只有自私嗎?

不。

所以才痛苦。

所以才有愛。

Shit.

換衣服,出門,啓動車子,載着畫架。

Advertisement

去畫海吧。

讓海畫她吧。

讓海浪把她浸濕。

然後與沙子睡覺。

手機是在八點多的時候響起,她接起來,說中午的時候會回到家,爺爺沒有說什麽。

她錯過了日出,并不覺得有什麽遺憾,她本來就不是來看日出的。

想起來答應黎想今天去踢球,如果回去還有力氣,就去吧。

可是沒有力氣了,只想睡覺,只能叫甘嘆幫忙,是不是給人做朋友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貢獻出去,他自找的。

下午快四點的時候醒來,黎想還沒回家,晚飯還沒有準備,譚祈應該會在六點左右過來,可能會提前。

是時候使喚譚阿湧了。

“憑什麽?”

“憑我給你打工這麽多年分文不取。”

“姐妹之間談什麽金錢。”

“五點之前過來。”

她對招待朋友一點經驗都沒有,好在譚阿湧是寵她的,真的在五點之前降臨。

她覺得自己今天下午可以忍受阿湧的所有。

她确實可以。在阿湧發出第二十一次“啧啧啧”的時候,她甚至還給她倒了一杯水潤喉。

“啧,”第二十二次,“別在這給我添亂了,剛才說的那些記下沒有,去買吧。”

遵命。

然後又給黎想打電話,沒接。

等紅燈的時候,黎想回了電話。

問他可不可以出來了,他說可以,于是叫他出來在路邊等。

但其實是她等,車子拐個彎就到了。

等了兩三分鐘的樣子,一高一矮兩個男生就說說笑笑地出現了。

她看向高的那個,再次邀請他來家裏吃飯,這次他沒有拒絕,可能是因為這次确實有她的情可承了?

可他實在不是這樣的人,她覺得。

總之,有點緊張,不知道為什麽。

黎想年年不忘他的烤雞,一進超市立即跑向生鮮區。

可他實在不會挑雞,黎訴自己也不會,看向甘嘆,也不會。

接下來就是別人說哪個好就買哪個,直到去到調料區,才真正挺直了腰杆。

又買了阿湧吩咐的一堆有的沒的,結賬的時候,黎訴切實感覺到了肉疼,吃個火鍋便宜多了,還省事,人情世故太貴了。

但沒想到可以這樣開心。

黎想跟雞卯上,不允許任何人插手或插嘴;阿湧一會兒指揮這個,一下指使那個,其實是個半吊子;甘嘆一開始是默默幹自己的活,但時不時收拾前面兩位、還有黎訴自己的爛攤子,後來也變得急躁,說話都變得大聲了不少。後來譚祈到了,撸起袖子帶着自己的女朋友加入,卻像是加入了二氧化錳。

一頓飯做得兵荒馬亂、雞飛狗跳,最後擺盤結束的時候,幸福得要哭了。

味道也一般得讓人哭泣,明明又用心又用力的菜肴,辜負了他們的期待。

傳說中很好吃的黎想的烤雞,可能只是大人們的鼓勵;據說用超級棒的紅酒做的紅酒燴牛肉,被辯護道是選的牛肉不對;說是一般的廚藝,就真的很一般;說自己很會做沙拉的人……

面面相觑。

好在酒是真的很不錯,一頓飯就在不斷碰杯中詭異地結束了。

然後才是真正的社交時間。

可社交達人譚阿湧被張老師的奪命call叫走了,可調侃逗弄的小學生因為把湯撒到衣服上去洗澡了,甘嘆回家了,氣氛難免有一點尴尬。

艱難地走了幾個回合,她忽然很想笑,然後就真的笑了。

“Awkward.”她終于說出口了,她不要再像以前一樣任性,逃避所有令她不安的事,再說阿祈人很好,她想跟她有以後。

然後她們也笑了。

她又喝了一口酒,徹底豁出去,對着譚祈問道:“其實我叫你來家裏吃飯你是很驚訝的吧?”

“對。”譚祈笑,“我心想天吶,我和你又不是很熟,到時候要跟你聊什麽,然後第一時間去問阿湧你到底要幹嘛。”

“我也不知道要幹嘛,是我爺爺說讓我叫你到家裏吃飯,我想他是想要我多交一些朋友,可能我也想,誰知道呢。”

然後又是一片安靜,只是沒剛才那麽令人不安了。

“前段時間在上影節看了一個日本片子,”譚祈忽然說,“叫《濑戶內海》,我覺得你會喜歡。”

啊?

“你發我手機,我哪天看看。”她說,“我是不是還沒有正式跟你介紹剛才跟我們一起吃飯的甘嘆,他是我高中班主任的兒子,準備去讀UCL的預科。”

然後阿祈禮尚往來似的,“我女朋友湯挽琬,上次見面沒有來得及介紹,她是編劇來的,只是到現在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就不跟你細說了。”

然後阿祈就被掐了一下,她覺得兩個人很可愛。

湯挽琬紅着臉說上次見面後知道她是個畫家,回去以後看了她的畫,她很喜歡。

她被“畫家”兩個字吓到,看向阿祈,“你用詞那麽誇張,能做好編輯嗎?”

阿祈哈哈大笑,“我是營銷編輯啊。”

真棒。

她起身去畫室,找到現在看來她最滿意的畫,拿出來送給小情侶,不管她們喜不喜歡。

湯挽琬很有禮貌地表示驚喜,阿祈頗有阿湧風範,說她不夠意思應該讓她們親自去挑才對,果然是一個姓的一家人。

她對這樣的“厚顏無恥”的條件反射是一個白眼。

湯挽琬問,“一般送人禮物的時候,你們是挑對方想要的,還是自己想送的?”

阿祈:對方想要的。

她:自己想送的。

她合理懷疑阿祈是故意的,她記得小時候有一次阿湧過生日,阿祈送了阿湧一個手辦,那明明是阿祈自己喜歡的。

阿祈卻說,“那是小時候,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現在确實是會投其所好。”

她覺得自己遭受了諷刺,反擊道:“那你一定是只有特定的日子才會想到送禮物的不懂得浪漫的人。”

湯挽琬在一邊頻頻點頭,跟她吐槽起阿祈的不浪漫。

最後她與挽琬一致同意,禮物就應該是想送就送,是對親密的人表達自己的心情的一種方式,所以應該是送自己想送的。

阿祈一張嘴說不過她們兩張,倔強地唱起《不浪漫罪名》。

挽琬這個軟骨頭,一下子就放棄了立場,跟着女友合唱起來,黎訴氣得喝悶酒。

然後黎想過來了,阿祈過去拉他,“阿想有沒有去過KTV?我們去唱K吧?”

黎訴感覺到阿想的視線投到她身上,她看過去,理解為“不要”,那就不去,她跟黎想果然是姐弟,都不喜歡唱歌。

于是阿祈帶着女朋友走了,一點不勉強別人,也不勉強自己。

爺爺還沒有回來,家裏又只剩下她和黎想兩個,她心血來潮,突然好想畫黎想,她的弟弟。

她打算還是等他睡着了再畫,真沒用。

“想,你困不困?”

他搖頭。

“我要看電影,你要不要一起?”

他點頭。

于是找了一部又冷又悶的片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孩竟然堅持了快一個小時才睡着。

她蹑手蹑腳去搬畫具,在房門貼好給爺爺的提示,鎖門,擺好畫具,只留照在畫布上的燈,在電影的光和影和聲音中,畫她家的黎想。

甘嘆問過她,是不是每次畫畫都必須要注入一些什麽,情感情緒之類的,當然不是。

也不是注入。

很多時候,她是輸出,她是不得不畫,就像今晚,就像昨晚,就像很多個過去的時間,她沒有別的表達方式。她只能去畫,沒有別的辦法。

黎想太美好了,她不得不表示對美好的感動,否則她會錯過,會失去愛美的能力。

她不知道如果不愛美,生命要如何進行下去。

像那些沒有模樣的大叔嗎?

不。

她不能忍受不愛美的人生。

電影的光,忽明忽暗,投射在黎想的臉上,很好看。

她可能會畫很久,他這樣會不舒服,但她不要叫醒他,這是黑夜的權力,也是美的權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