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天贶節

? 六月初六的日子,是在後世幾乎已經被遺忘的傳統節日天贶節。

此節起源于宋代,宋真宗在某一年的六月六日,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此天為天贶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六月六也是佛家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印度取經回來,不慎将所有經書丢落到海中,撈起來曬幹了,方才保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天贶節這一天翻檢曝曬。

當然這一出也寫在了不久之後就要刊行的吳承恩著作的《西游記》裏,而此時這本曠世奇書只有短短十幾章回,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裏,他才得以完成《西游記》的全部創作。

所以聽到唐玄奘西游的故事的時候,李彩鳳第一反應就是《西游記》裏第九十九章——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說的就是唐僧師徒的最後一難,經書遭水厄的故事。

可是當她滿懷興奮地提到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時候,卻看到了旁人一臉不解的神情。

被華嬷嬷分到配殿來掃灑、順便幫着搬藥書藥典的幾個小宮女面面相觑,其中一個憨憨地問道:“李姑娘,孫悟空是誰啊?”

李彩鳳一噎,她小心打量着其他人的臉色,看她們确實是一無所知,便笑嘻嘻道:“孫悟空是幫唐玄奘提行李的人。經書掉進了水裏,可不就是他的問題嗎?”李彩鳳暗道,原來這時候通行版的《西游記》還沒有問世。

吳承恩啊吳承恩,你這個時候在幹嘛呢?

李彩鳳不懷好意地腹诽了一回,又對那幾個宮女道:“咱們快點搬吧,一會兒太陽就要升起來了。我倒不是怕書多搬不完,就是心疼你們幾個臉嫩的,別被大日頭曬黑了。”

那幾個宮女只有八九歲的樣子,也是今年新進的宮女。沒進宮的時候,在家裏包攬了做不完的活兒,皮膚大都是粗糙不已。可是進了宮,做的活再重也沒有家裏的重,吃得好、每個月又有固定的胭脂發下來,不過短短不到兩個月,這些女孩子的皮膚就漸漸有了光澤,還不是很白的臉上也有了蘋果一般的紅暈,看着充滿了活力。

幾個宮女聞言都加快了步子,李彩鳳依稀還聽到幾個細細的聲音:“宮裏發的鵝蛋粉真好用,又透又薄,我每次勻一點點就夠用了。”

“以前我們村子裏的裏正夫人都沒有這麽好的粉呢,我偷偷瞧過,她的粉又厚又重,糊在臉上就跟夜叉一樣,偏她還覺得好看。如今我進了宮,每日都有比她貴重十倍的好東西用,我要是悄悄托人帶出去給我娘用,肯定長臉,可不是也讓她們也瞧瞧宮裏的富貴……”

李彩鳳把懷裏的一摞書攤到地上細細鋪開,心裏道,你們這些小丫頭哪裏懂得利害,都說宮門一入深似海,別說和家人生聚,就是托人帶東西也是嚴厲禁止的。

原先上頭的還憐惜宮人孤苦,雖有明确規定不能攜帶東西,但是到底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過了。

誰知武宗朝出了個鄭旺妖言案,從此宮裏就堅決不允許帶東西進來出去了,這一條查得尤其嚴格,一旦發現立即大辟,沒有別的下場。

說的鄭旺是武成衛的一名退伍士兵,女兒鄭金蓮,年幼時被賣做婢女,後又輾轉賣進了皇宮,據說得到了孝宗的臨幸。鄭旺通過關系,與太監劉山交往,時常托他将一些時鮮水果等物送入宮中女兒手中,鄭金蓮也托劉山送些衣物給鄭旺。鄭旺拿着宮中的衣物四處炫耀,吹噓女兒得皇帝的恩寵。別人讨好他,就稱他為“鄭皇親”。

張皇後生下太子朱厚照後,就有流言說皇子其實是鄭金蓮所生,流言越傳越廣,直到弘治十七年,孝宗命人将鄭旺、劉山等人捉拿到官進行親自禦審,劉山被處死,鄭旺以妖言罪、冒認皇親罪被監禁。

後來武宗繼位,大赦時鄭旺再次散布自己女兒是皇上生母的說法,還在正德二年十月和鄰居一起沖向紫禁城,要面奏皇上“國母見幽之狀”。于是再次被捕并淩遲處死。

此案之後,宮禁更加嚴厲,對待宮女子的管束也更加不近人情了。

李彩鳳想到這裏,覺得自己最好的命運也許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順順當當地當上一名有品級的女官,這樣最起碼不會像普普通通的宮女子一般,生死都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間。

可是女官難道就是那麽好當的?不僅要通讀四書五經,在這司藥司裏還要懂得岐黃之術,每三年就有一次太醫院舉辦的統考,通過了才能晉升女官。

李彩鳳低頭看了看地上的《神農本草經》,覺得自己真的要拿出當年高考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堪堪把這些深奧的東西記住吧。

李彩鳳和幾個小宮女忙活了一早上,不停地彎腰下身,累得不行,等到午飯送來的時候才将将把書搬完。

因為宮廷的用膳時間和外頭略微不同,早飯是淩晨五點半就供應的,午飯就是上午十點左右,所以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周典藥就提着食盒過來了。

周典藥把食盒裏的菜一盤盤端出來,招呼李彩鳳和武招弟圍坐過來:“吃完飯趁着日頭還不烈,趕緊把書翻一翻,要是發現了蟲蛀過的痕跡,就把書名抄下來報備上,到時候直接換成新書。”

正說着,卻被旁邊一道吸溜口水的聲音打斷。李彩鳳忍俊不禁,周典藥恨鐵不成鋼地看着旁邊按捺不住的武招弟,道:“你也是個榆木腦袋,好歹也是學了一個月的規矩才送到司藥司來的,現在一看到吃食就露了原形。又不是短你吃喝,宮裏的好東西天天都有,何必這一副村哥裏婦之相呢?”

武招弟不做聲,但眼睛還是滴溜溜地圍着盤裏的菜轉個不停。也不怪她移不開眼睛,今天的菜品确實上佳。

有蝦仁粉果、百子冬瓜、清炒蕨菜,最後竟然還有小半盆黨參當歸烏雞湯。李彩鳳先給周典藥和武招弟盛了一碗米飯,最後才拿起筷子細細吃起來。

李彩鳳每個菜都吃得均勻,唯有烏雞湯只是略微抿了幾口,便放下了。周典藥看到微微一笑,道:“彩鳳,你為什麽不喝烏雞湯?可是不愛這藥味,喝不慣?”

李彩鳳帶着疑惑問道:“典藥,我确實有一事不明。”看到周典藥示意,李彩鳳道:“按醫書上說,黨參、當歸,性溫補,實偏熱。而紅棗、枸杞則是熱性之物。如此說來,這湯理應在秋日作補氣之用,或是冬日藏精固腎也可。”

李彩鳳看着眼前的湯,不由問道:“可是為什麽宮裏會在夏日時節呈上這麽一道湯來?宮裏的貴人們身嬌體弱,會不會虛不受補,反而生出不是來?”

周典藥笑道:“你這樣想很好,可見來司藥司是命該如此。我且與你細說,”周典藥舀一勺湯,道:“你先前說的那些都不錯,可是你卻不知,夏日天氣炎熱,人體多流汗。這汗液,按黃帝內經來說,同血液一樣是人的精華,流多了會損傷元氣。”

“損了的精元就要想方設法地補回來。所以越是炎熱流汗的季節,反而越是補虛勞損益的好時機。所以夏日同冬日一樣,需要精補。而且夏日用藥,與其他卻有許多不同。”

周典藥想了一下,道:“你現在還不需要學習這麽精深的東西。我只與你打個比方,”她道:“夏日裏天氣越熱,對女子來說反而越該喝熱水。蓋因如此才能将體內的寒氣逐漸逼出,此方對于女子來說妙不可言,只是少有人真能受着酷暑,堅持喝熱水罷了。”

李彩鳳和武招弟聽得連連點頭。

周典藥便笑道:“宮裏膳食不僅是精工細作,而且十分注重食材的養生功能。不僅是烏雞湯,你們瞧,這道粉果,以白米浸至半月,乃舂為粉,以豬脂潤之,鮮明而薄以為外,荼蘼露、竹胎、肉粒、鵝膏滿其中以為內,有生消渴、利水道、益氣力的功效,也是一道小藥膳。但是吃起來滿口鮮香,絲毫沒有苦澀之感。”

武招弟在一旁忍不住道:“啊呀,一道菜而已,裏頭的門道這麽多!尚食局的姑姑們每日要做那麽多的菜,可不得忙得頭都大了!”

周典藥笑道:“難道你們以為就尚食局的姑姑們勞心勞力嗎?”看着兩人豎起了耳朵的樣子,她笑道:“還有尚膳監的管事公公們呢。每日的膳食,都是由尚食局李嬷嬷和尚膳監的馮公公共同拟定的,兩人須要共同用印,才能在食錄上備案。因為聖上如今在西苑,尚膳監就挪到了西苑裏。而尚食局從英宗皇帝開始,就專注于後妃、宮女子的膳食,而聖上和二十四管事衙門的公公們都吃的是尚膳監做的菜。”

“要不然,宮裏七八萬人的菜都叫咱們尚食局的姑姑承包了,那可真像你說的,要忙得頭都大了!”

周典藥用筷子點了點盤中的蕨菜,笑道:“這蕨菜,是和蔓青、榛子、木蘭菜一同從北山運來的,往年都沒有這麽新鮮的好東西。還是幾個月前馮公公走馬上任,接了這尚膳監的印,又打通了光祿寺上下,才使得你們這些新進宮的小姑娘們有了口福了。”

李彩鳳和武招弟相視一笑,正要應景地誇贊兩句,忽然聽到偏殿裏咋呼起來,有碗筷破碎的聲音,和小姑娘們尖細的叫聲傳過來,把李彩鳳三個說得正熱鬧的人都驚住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