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翻然遠救朔方兵
韓绛的弟弟韓缜知秦州後,奏說王韶所指荒地确實有四千餘畝, 王韶得以官複原職, 李師中、窦 舜卿都被貶斥,市易和營田之事,終于能夠順利進行。
古渭就是唐代的渭州之地, 至德年間陷于吐蕃, 北宋皇佑年間始收複其地, 築古渭寨。自從在古渭設市易司後, 陸續也開了幾家商號、酒樓和旅店,當街還有不少販賣絲綢、茶葉、馬匹等物的攤販,不光漢民來此交易,也吸引了不少吐蕃人、黨項人來此買東西,原來的荒涼之地,變得日益繁盛起來。
王憶在邊地時間長了,難免覺得冷清無趣,于是和王厚約好一起逛古渭市集。市面的繁華自然和汴京不能比, 但在邊地也算是十分難得。王憶看到一家販賣絲綢的商鋪, 居然有賣纏枝花卉紋織金錦,自己自從女扮男裝以來, 都是盡量穿些不顯眼的衣服,難得看到這麽鮮亮顏色,不由駐足細細觀賞起來。
王厚卻不耐煩逛這些,拉着王憶道:“這都是小娘子們喜歡的東西,極無趣, 我見到旁邊有一家賣弓箭的攤子,我們去那裏看看吧。”
王憶翻了個白眼,只得跟他出來,攤主見主顧上門,忙招呼道:“來看看吧。我家的弓質量最好,弓背是由紫衫木制成的,弓弦用的是上好的生牛皮,射程最遠,客官要不要試試?”
王厚看那弓形制與中原不大相同,大感興趣:“給我拿一石四鬥力的弓來試試。”
王厚輕輕松松的就把弓拉開了,搭上箭一射,穩穩射中了百步之外的楊樹,贏得衆人一陣喝彩。
王憶內心驚嘆,足足一百多斤的弓力,王厚不愧是将門之子,忍住不鼓掌叫好。王厚對自己的表現顯然十分滿意,他看了王憶一眼,招呼道:“長卿也來試試。有看上的弓箭我買了送你。”
王憶忍不住又要翻白眼了,沒來軍隊前,他對十八般武藝一竅不通,近兩年雖然也時常練習,但力氣有限,箭術非但不如王厚,就是和一般士兵相比也差得遠。但王厚如此熱情,也不忍服了拂了面子。只得問攤主:“你這裏有沒有六鬥力的弓?”
攤主樂了:“這位客官,我們這裏最小就是七鬥力,六鬥力的弓射程太近,你們年輕的後生用起來太輕松了。”
王憶無奈之下拿起那張七鬥力的弓,用盡全身力氣方能拉得動,要是扛着它上戰場,恐怕真要斷送自己的小命了。
王厚樂了:“長卿這也差得太多了吧,你的力氣這麽小,校閱時是無論如何也過不了關的。”
王憶心想:能拉得動七鬥的弓,這還是天天練習的成果呢。覺得臉上讪讪的正沒面子,卻見王韶的親兵匆匆忙忙趕過來:“衙內、王撫勾,可算找到你們了,機宜請二位有要事相商。”
來到王韶府上,卻見他一臉沉重:“長卿,軍中剛得到的消息,慶州兵變了。”
王憶心中一驚,細問情由,才知道韓绛撫邊,重用蕃将王文諒。上次環慶路衆将出兵攻略夏境,吳逵殺死西夏将領,剛割下首級,便被王文諒搶去。吳逵不服,與王文諒争執相鬥。王文諒決定先下手為強,先向韓绛告了一狀,說自己與夏兵苦戰,吳逵觀望不進,見死不救。韓绛偏聽偏信,傳令将吳逵監押,問清原由後就要斬殺。誰知押送吳逵的路上,吳逵居然被他的部下劫走,如今帶了兩千部卒,火焚慶州北城,反出西安門了。
王厚冷笑道:“我早就知道王文諒是小人,聽說他常常出界生事,凡是漢軍所斬首級,必奪給蕃兵,又掘墳戮屍,取首級報功,無所不為。韓绛偏偏就信他,如此處置,漢将如何能心服,更別說吳逵手下那些親兵了。”
Advertisement
王韶搖頭嘆息:“慶州兵亂,韓相公這回也難脫幹系了。環慶路的事暫且不去管它,我就怕這次兵亂,夏兵趁機擄掠,到時我們秦鳳路也要受牽連。”
韓绛到任後,聽從種谔的意見,在綏德以西百餘裏築邏兀城,又令燕達築撫寧城,與邏兀成掎角之勢。但築城一事,從一開始就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對。郭逵與文彥博聯合上疏,說邏兀城孤遠難守,耗費民力物力,請求放棄。趙顼派戶部副使張景憲和西門上閤使李評赴延州按視,李評還沒到邏兀城,就斷定“此城孤懸于綏德百餘裏,鑿井無水,無可守之理。防之多人,無一人言便。願罷徒勞之役,廢無用之城,以解一路之患。”
李評祖父李尊勖,娶真宗女萬壽長公主,父李端願官至武康軍節度使、知相州,原是王公貴族之後,他本人與趙顼自幼相交,關系非比尋常。他這麽說,邏兀城的前景如何,還真難說了。
王憶在皺眉思索,夏國絕對不會放棄慶州兵亂這個好機會,必定要有所動作,只是下一步他們的目标會是那裏呢?他盯着地圖苦苦思索。半響方失聲道:“撫寧!一定要提醒種谔,在撫寧備足兵力。”
王韶也頓悟:“長卿說得沒錯。邏兀城本來就是從夏人手裏搶來的,如今孤絕在外,夏兵觊觎已久。不過夏兵的套路,一定不會直接攻打兵力充足的邏兀,定會先攻兵力較弱的撫寧。”
王厚點頭:“正是,昔日夏人取靈武,先攻清遠,然後靈州失守。撫寧地平而城小,戍兵不多,萬一用前策,必将先取撫寧,撫寧一破,邏兀城自然也就守不住了。”
王韶嘆息道:“可惜了。”他指向地圖:“若邏兀、撫寧能守得住。再依韓相公原來的想法,再打通麟府和銀川,在河東路築荒堆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蘆四寨,令羌民漸漸歸附,則橫山一帶就在我大宋掌控中了。”
從王憶前世掌握的知識來看,韓绛在熙寧年間是被貶過一次的,大概就和慶州兵亂再加上邏兀城失守有關,無論如何,他覺得有必要去提醒一下,于是沉聲問:“從秦州到撫寧大概有多遠?”
王韶道:“一千六百餘裏。”
王憶仔細思索,若是騎馬輕裝上陣,走到那裏需要三、四天時間。以古代信息傳輸的速度,應該還來得及。
王厚慨然道:“陝西四路,牽一發而動全身,邏兀撫寧守不住,我們秦鳳路的壓力就更大了。請爹爹向安撫司借兵,我願前去應援。”
王韶瞪了兒子一眼:“胡說,借兵那裏那麽容易。況且從秦州調兵,勞師襲遠,将士又不熟悉地形,效果肯定要打折扣。”
王憶看到王厚吃癟的樣子,覺得有些好笑,他指着地圖道:“撫寧城現有兵士近二千人,綏州據撫寧不遠,且兵力充足,可先去綏州找種谔借兵,此外高永能和折繼世領重兵在細浮圖,離撫寧只有十裏地,若是集合這三處兵力,撫寧應該并不難守。”
王韶點頭道:“長卿說得不錯。”又指責兒子:“你以後也要多向長卿學學,你們歲數相差不多,你怎麽就如此浮躁?”
王厚卻毫不介意:“請爹爹借我幾名親兵,我願去綏州給種将軍報信。”
王憶也慨然道:“我願同處道一起去。”
王厚忙制止道:“這次出行太危險,你體質不行,武藝又不娴熟,還是不要去了。”
王韶卻道:“你這冒失的性子,一個人去我實在不放心,長卿為人穩妥有智謀,還是讓他一起去吧。”
西夏皇宮內,梁太後召集梁乙埋、梁永能、罔萌訛來正殿議事。
梁太後笑着對衆人道:“剛接到的急報,韓绛撫邊無能,慶州果然發生兵變了。”
梁乙埋冷笑道:“天佑我大夏。宋廷欺負陛下年少,近年來屢次挑釁,又派韓绛撫邊,欲奪我橫山之地。這回不戰自敗,我看他這個宣撫使怕是做不久了。”
梁永能亦笑道:“正是。韓绛以前并未領過兵,慶州一亂,他必然會自亂手腳,我們此時趁亂發兵,定能攻下邏兀。”
梁太後沉吟道:“發兵攻邏兀,不如攻撫寧,撫寧兵力薄弱,地勢平坦,易攻難守。撫寧一失,邏兀城更加孤立,自然是我囊中之物了”
罔萌訛笑道:“太後聖明,既然如此,我方也不用調動太多兵力,只要派三萬人出戰,撫寧必當攻克。”
李秉常此時十一歲了,也懂了些事體。自從梁太後掌權以來,朝廷大小事宜都在她的掌控中,而自己這個皇帝就好像擺設一般,被大臣們視若無物,他此時忍不住反問:“種谔多謀,若是他事先在撫寧做好準備了呢?”
罔萌訛看着半大不小的皇帝,覺得他這話簡直不值得一駁,但皇帝問話,又不能不答,半響方道:“種谔的老巢在綏州,陛下覺得他會舍棄綏州,派兵去救援撫寧嗎?”
梁太後卻覺得兒子小大人一般,十分可愛,她拍拍李秉常的頭笑道:“朝政上的事有母親替你擋着,不用操心,你只要用心學業就好。宋廷欺人太甚,以為你還小,母親不過是一無知婦人,就妄想控制我橫山。趁這個機會,讓他們好好見識一下大夏的實力,日後議和乖乖送上歲幣,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李秉常忙答應了,他顯然不習慣和母親親近,偷偷向外挪了挪,而雙手卻攥得更緊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入V提前更新,晚上9點還會更新三章,謝謝大家支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