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長大後的伴讀

四月,上京南面的灞水又到了每年的桃花汛期,所謂的桃花汛是由灞水上游的冰淩消融形成春汛,流至下游時,恰逢沿岸桃花盛開,點點桃花落到水面,随春水漂流,百餘裏灞水沿岸桃花灼灼開放,河中鲑魚正肥,城中公候王孫,才子佳人,紛紛乘坐寶馬雕車,呼朋引伴,引詩作賦,很是熱鬧風雅,此乃上京一景。

梅楠和崔衡打馬來到灞水時,見路邊已經停了很多轎子,馬車。兩人把馬随意找了棵桃樹系上,便背着手順着河邊走着,見河中桃花紅紅點點,魚兒逐着花瓣躍出水面,一群水鴨飛快地游過來,頭頂上落下一片桃花,又吓得飛快地游走了,岸上人家院門大開,綠枝紅桃郁郁蔥蔥地搭在牆頭上,路上行人着薄薄春衫,折花搖扇,一眼望去,竟是一片賞心悅目。

兩人走走停停,引詩答對,梅楠忽然停住腳步,拉住崔衡的手,頭輕輕向前點了點,崔衡擡頭一看,一棵桃花樹下,一身尋常打扮的宋炔站在那裏,旁邊站着陶疏桐,不知陶疏桐在說什麽,宋炔微微側着頭看着他,嘴角挂着溫柔的笑意,認真地聽着。一陣清風刮過,幾片桃花落在了兩人的肩膀上,宋炔擡手,輕輕地撫掉了陶疏桐肩上的桃花。崔衡垂下頭,眼色暗了暗,梅楠想上前打招呼,崔衡制止了他,勸道看樣子陛下是今天專門陪陶大人前來的,我們還是不要打擾的好,梅楠想了想也是這個理,便随口道 “陶大人果真得寵的很呢”

崔衡道“陶大人是國之大才,陛下自然用心待之”。

兩人又轉到一條小路上,走走停停地來到了一片桃林深處,忽然聞到一陣悠揚的笛聲,是一首《鹧鸪飛》,笛聲悠揚委婉,明澈流麗,兩人不禁神色微變,急步前行,轉彎看到一人背景,情不自禁,脫口而出“雁青!”

笛聲停住,文雁青緩緩轉過身來,看向兩人,憂愈的臉上浮現出一個淡淡的笑容“遠宜?清遠?”

梅楠崔衡激動地走上前去,抱着文雁青的胳膊連連說道“太好了,太好了,沒想到我們終于又見面了,雁青,你還好嗎?”文雁青拉住兩人的手,就地坐在了桃花樹下,把笛子別了腰裏,又從後背上解下一酒壺,說道 “桃花汛期桃花紅,桃花樹下桃花酒,怎可無酒,來,我們以天地為席,酒壺為杯?”說完自己喝了一大口,轉頭遞給梅楠,梅楠也喝了一口,轉頭又遞給崔衡,崔衡也仰頭喝下一大口,三人對視片刻,哈哈大笑起來。

三人席地而坐,邊喝邊聊,梅楠問道 “雁青,這幾年你一直在武當山嗎?

文雁青點了點頭,說”這幾年我一直在山上跟着師傅習武,未曾下山,此次是因為江湖中出了一些事情,師傅特命我下山察看 。這幾日跟蹤一可疑之人來到此處,不想竟遇到你們兩個。倒是意外之喜了”

梅楠忽然想道一 事,忙道“方才看到陛下也在此處,雁青不去拜見嗎,陛下在我們面前經常提起你呢”

文雁青笑了笑說“陛下微服出訪,不好多去打擾,再者我手頭事情還沒有頭緒,待辦好後再去拜見陛下”

梅楠盯着文雁青看了一會,笑道“看來習武真是多有好處,你看雁青小時候長得陰陰柔柔的,我們都取笑他是女孩子,現在可比以前壯實多了。”

崔衡也擡眼打量了文雁青一番,但見他雖是依然很瘦,神色憂愈,眼窩有點深,眼睛幽靜深遠,但身材高大,手大而骨節分明,上面有一層厚厚的老繭,一看就是內力深厚,武功應是非常高。便也跟着笑道 “是呀,以後若是有難,還請文大俠救救小生。”說着還拱手作揖,惹得另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突然身後聽到一個聲音道“什麽事這麽高興?”言未盡從小路彎處轉出來兩個人,竟是宋炔和陶疏桐。三人忙站起來行禮,宋炔擺了擺手,道“在外客氣什麽”,梅楠擡頭,指着文雁青,“陛下,你看看這是誰?”

宋炔看過來,遲疑道“雁青?”文雁青跪下,哽咽道 “文雁青見過陛下”,宋炔走過去,雙手拉起文雁青,也是眼眶微紅,伸出雙臂,抱住了文雁青。許久,宋炔放開文雁青,拉着他走向陶疏桐,介紹道 “文雁青,朕少年時的伴讀”又向文雁青“雁青,這是兵部尚書陶疏桐陶大人。”兩人忙拱手見禮。宋炔又細細問了文雁青別後的種種事情,感嘆不已。至天色已晚,才與衆人依依惜別,打馬向宮中走去。

走在回宮的路上,黃怡看着宋炔傷感的臉色,不禁回憶一件陳年往事來。文雁青之父是先帝時太尉文重光,文重光在作将軍的時候,經年在東南邊界與後秦作戰,在一次戰役結束清理戰場時,文重遠“撿”到了一個女子,女子逢頭垢面,無家可歸,文重遠便把她留下來,想日後再想辦法送她回去,吩咐衛兵把人先帶下去休息。晚上,将軍獨坐在帳中,女子端着茶水走了進來,跪在地上表示仰慕将軍,願永久服侍将軍。待女子擡起頭,文重遠來禁征了征,洗去滿臉的灰土,女子異常地美麗,眼窩深陷,眼色深深,是一個動人的異族女人。回朝的時候,文重遠帶了女子回府,成了他的小妾,後來生一子,就是文雁青。雖是庶子,但是卻是獨子,從小又聰慧,便同梅楠,崔衡一起選為伴讀。

Advertisement

文雁青十二歲的時候,大楚發生了一件通敵大案,文重遠的小妾,文雁青的母親,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她竟是後秦貴女,為了獲得大楚邊關情報,對文重遠施展了美人計。在小妾通敵的證據确鑿下,小妾竟又逃走了,此種情況下,文重遠的知或不知已經辯不清了。當時先皇已纏綿病榻數月,軍國政事落在了孟皇後手中,孟皇後作為女子,雖有女中巾帼之稱,但畢竟大楚是士大夫的天下,朝堂上不服者甚衆。此時這個案子落在了孟皇後手中,及時地作了那只駭猴的雞,文家被判滿門抄斬。大內侍衛進來把正在陪讀太子的文雁青帶走時,幾個孩子都吓呆了,最先反應過來的宋炔,撒腿就向皇後的寝宮跑去,跪地向孟皇後求情,說文雁青稚兒無知,望母後放過文雁青一命。孟皇後第一次高聲訓斥了太子,說如此婦人之仁,如何擔起天下。但平日裏溫柔平和的太子卻是一聲不吭地在大殿外跪了兩天兩夜,沒吃一粒米,沒喝一滴水,最後還是身為皇後跟前寵臣的太傅呂少英居中協調,最後赦免了文雁青,貶為庶民,流放八百裏。

當少年文雁青身無分文,站在上京城外四顧茫然的時候,太子騎馬追來,塞給文雁青六個金元寶,并把馬送給他,告訴他,一定要保重,一定還有重逢的那一天。

文雁青懷揣着六個金元寶,卻一路乞讨着走了八百裏,昏倒在武當山下。

發生此事後,孟皇後對宋炔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變化,她甚至接了皇族旁支中的孩子到皇宮,寵愛異常。太子地位微妙。若不是呂少英的萬般維護和據理力争,宋炔不一定能撐過那一段如履薄冰的時光。

看着前面天子稍顯清戚的背影,黃怡嘆了口氣。

最近大楚官員女眷經常在進香的時候遭到綁架,卻都能平安回家,回家後神情恍惚,卻問不出到底為何,因牽扯到有江湖高手參與其中,一向以道義天下先的武當便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協助官府追查的事情來。順着蛛絲馬跡,文雁青追着疑犯來到了關城,關城進處大楚東南,與後秦接界,那人入關城後便急急向秦界奔去,文青雁打馬一路狂追,天黑時在後秦邊城風去關邊的馬道上終于制服了他,抽出繩子把那人綁了,剛想回關城,突然聽到一聲“少俠且慢”,回頭望去,一行黑衣人護送着一精致馬車踏踏前來,馬車上人走下來,跟文雁青互相看了一眼,就這一眼,她便知道這是她兒子,他也知道這就是他母親,因為娘倆眼睛太像了。他母親逃走時他已經十二歲了,記得清楚,她還是沒變,依舊美豔不可方物,“雁兒,娘親好想你,快跟娘親回家”

文雁青提了那人,扔在地上,冷冷地問“他是誰?”

蕭伶兒看了他一眼“雁兒冰雪聰明,已猜到了吧,他是娘的屬下。”

那人站起來,走到蕭伶兒身旁,文雁青站着不動,蕭伶兒回頭示意,黑衣人走上前圍住文雁青,沉默地等着,片刻,文雁青朝蕭伶兒淡淡道 “走吧”

看着緩緩前行的馬車,文雁青騎着馬慢悠悠地跟在後頭,對這個便宜母親,他心裏應該是恨着的,文家除他之外一百零三口,皆因她而死不瞑目,自己的父親為國征戰一生卻最終背上了叛國的名聲,死後連祖墳都進不去,少年時多少個不眠的夜晚,他睜着眼睛望着屋頂,覺得這個恥辱恐怕一輩子都洗刷不掉了,就在剛才,他突然有了個想法,冥冥之中他覺得無限接近了事情的核心,對文家,對大楚,他可以有個交待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