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單相思還是雙相思
燈下,陶疏桐把沿途所見軍隊中需改進的地方細細地寫成奏折,封好,又拿出一張紙片,寫了幾行字,連同奏折一起,傳給皇帝。
十天後,宋炔拿到奏折打開的時候,掉出一張紙片,上面用漂亮的小隸寫了一首詩
飛馬渡關山,
萬裏只等閑
鷹沖白雲去
自在天地間。
宋炔讀完,覺得字裏行間灑脫無比,又隐隐有戲戒之意,雖遠隔千裏,卻心意相通,竟有種能有如此良臣與自己惺惺相惜,死而無憾的感覺。
陶疏桐挨個視察了邊關軍隊,對發現的問題原地糾正,幹淨利落,接見了全部的偏将軍以上的将領,根據城防要求和将領特點,重新進行了調動布署。
快入冬的時候,他來到了東南邊關。
大楚的東南沿海,漁業船業發展已非常成熟,百姓富足,是大楚主要的稅收來源。陶疏桐到的時候,東南邊關總領軍杜飛正為一件事頭疼欲裂。
最近一年來沿海村鎮常遭到倭人搶掠,那些倭人非常難搞,每次來的人數不多,但兇猛異常,速度極快,殺人搶劫,不到一個時辰,待大楚軍隊趕過去,他們已飛速乘船離去。杜飛也曾組織船只去海上剿匪,但茫茫大海,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半個倭人沒見着。
陶疏桐聽完杜飛的彙報,不言不語沉思了一會,又站起來向海邊走去,杜飛等人連忙跟上。
陶疏桐順着海邊走了七八個村鎮,見村與村之間距離有二三裏路,與邊軍駐地更是遙遠,他邊走邊看,二個時辰後回到軍營,開口向杜飛道“杜将軍,此事不難,趁入冬漁民無法出海,你即可辦理以下幾事”:
一,令沿海村居漁民全部內撤十裏,全面實行海禁,任何人不得出海,內遷漁民分給土地,安置妥當。
二,令部分兵士扮成漁民,入住空的漁村。
三,沿海每村每鎮設烽火臺,遇到敵情第一時間點燃烽火,駐地邊軍看烽火燃起,立即出兵,不得延務。
Advertisement
四,派出偵察小船,跟蹤倭人,找出倭人大本營,一舉殲滅。
杜飛聽後,面色一振,難稍即又露出難色,低聲道 “只是漁民內遷一事有點麻煩,漁民世居海邊,撤離故土,恐怕生亂。”
陶疏桐道“離鄉三年,還一世安寧。”
看杜飛苦着張臉,便又說道“聽朝廷令,做地方民事,不正是爾等職務所在嗎,遇難則強,才是大宋官員為官之道 ,切不可避之,辜負陛下萬民重托。”
聽着這雲淡風輕的語氣裏隐隐透着威嚴,杜飛心下不禁一震,忙跪下,連連稱是。
陶疏桐又逗留了五天,見杜飛及地方知府縣令依令而行,有條不紊地推行禁海令,心下寬慰,眼看隆冬将至,兵部年底考核也要提上日程,便告辭衆人,向上京趕去。
在回上京的路上,陶疏桐轉道去了那個江南小城,餘杭,他的母親住在這裏。安頓好屬下,他自己打馬來到了記憶中的街道,走到有一棵大柳樹的門口,陶疏桐走了進去。
院裏一大約五十歲的婦人坐着一個小木凳,正在給一個躺在長椅上的老頭梳頭,那老頭正是陶疏桐的繼父,最近兩年因酗酒中風癱在床上。
陶疏桐急急上前跪倒在地“母親,孩兒不孝,來接您老回上京享福了。”
老太太擡起頭,面容慈祥,仔細端詳陶疏桐片刻,緩緩開口道 “我兒出息了,但你父親身體不好,受不了北方的幹燥天氣,人老難離故土,不能随兒前去了”。。
“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孩兒心下難安。”陶疏桐眼眶發紅
“我兒獨自一人在上京,無親友可傍,無貴門可依,今蒙陛下恩寵,定要忠心報國呀。”
勸了半天,見母親意已堅決,陶疏桐起身,從背後解下一個包袱,裏面是這一年多來攢下的俸銀,雙手遞給母親,說道“以後兒會每月寄回銀子,母親舒心生活才好。”
老太太接過,微微點了點頭。
告別母親,陶疏桐打馬回到了天青山,小院靜靜地立在那裏,門沒鎖,虛掩着,陶疏桐推門而進,地上梧桐落葉紛飛,屋內冷鍋冷竈,師傅不在,不知又去哪雲游了。
陶疏桐拿起掃帚,把院子掃得幹幹淨淨的,又把菜地裏的蘿蔔白菜收好放進廚房,心道“就當給迷路的游人一個能支火做飯,填飽肚子的家吧。
一路北行,樹木越來越凋零,到達黃河渡的時候,天空竟紛紛揚揚地下起了雪花。看着北風越刮越緊,陶疏桐嘆了口氣,吩咐道 “先住下吧”。
晚上,坐在客棧昏黃的油燈下,陶疏桐端着一杯熱茶,看着窗外的雪下地正歡。
鼻間傳來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清香,陶疏桐拉過厚披風,便走了出來,一出門,風便掀開了他的袍子,冷冷的雪花旋轉着鑽進他的懷裏。
陶疏桐也不在意,就順着那一絲若有若無的清香,一路小徑曲折,來到了一株梅花樹前,瑩白的花蕊俏立枝頭,在歡快飛旋的雪花中悄然開放,分不清到底哪個是花,哪個是雪了。
陶疏桐忽然覺得,眼前一片溫柔的浪漫,他分不清到底是雪在吻花,還是花在吻雪。他緩緩地閉上了眼睛,微微昴着頭,雪花觸碰到他的嘴唇,他恍恍然覺得,那個俊朗的男子走了過來,輕輕捧起他的臉,吻住了他的唇,好像天封住了地般包圍着他,讓他無處可逃,只餘下全身一片顫抖。
良久,他才回到房內,就着淡黃色的燈光,他用那手漂亮的小隸,寫了一首漂亮的小令:
天色漸晚
風雪至
人惆悵
小徑彎處
一樹寒梅如玉
香滿路
別來春半
柔腸斷
寫完,想了一會,放在了給宋炔的奏折裏。
南書房裏的宋炔在讀完這首小令的時候,腦中砰地炸開了一個想法“陶疏桐有意中人了”,他想像不出會是什麽樣的女子,讓向來四平八穩的陶疏桐思念地柔腸寸斷,更想像不出,陶疏桐會用他那雙黑黑的,深深地能把人吸進去的眼睛溫柔地看着一個女子,這些想法像一道道閃電在他腦中炸過,把他炸地一時呆呆傻傻,半天沒動一下。
他不知道自己怎麽了,自他第一次見陶疏桐的時候,他就是一個人,進京這近兩年來,他也一直是一個人,無論何時他去找他時,他就靜靜地在那裏等着他,好像專門在等他一個人。他們之間心意相通,想法默契,宋炔從沒想過陶疏桐離開自已是什麽樣子,他習慣了陶疏桐眼裏只有自己。
但是,就在剛才,他想到會有另一個女人走近陶疏桐,分走他,他覺得心一下一下被撕裂開,難受地無法言語。他站起來,在地上走了兩圈,又坐下,又站起來,快步如風地走了出去。
宋炔打馬來到了明王府。進了府,熟門熟路地穿過園子,來到了一座涼亭前,亭中一個紫衣錦袍的中年男子快步迎了上來,正是明王。
明王是太/祖皇帝最寵愛的幼子,曾是皇儲的有力竟争者,太/祖駕崩,先皇繼位,明王作為曾經的皇位備選人,身份便變得尴尬起來。特別是先皇病重,太後執政時,更是被當作謀反的潛力股,被時刻惦記着,在太後咄咄逼人的攻勢下,明王推掉了手上的一切職務,并被吓出了神經病,無論是真神經病還是假神經病,太後需要的是一個得神經病的皇叔,而不是一個才華絕倫的太/祖的幼子。
宋炔親政後,安撫了自己的叔叔,并賜給了皇叔的更高的實權,曾有人勸谏宋炔,明王有才,會志在皇位。
宋炔聽了,哈哈大笑道“皇叔喜歡,盡管拿去,國之所以亡,盡在阋牆之禍。”
明王在得知宋炔的回答後,對屬下說“陛下心胸,本王不及萬分之一,大楚得此天子,将福澤萬代也。”叔侄關系很是親密無間。
此時明王看宋炔眉間憂愈,便笑着打趣道“我宋家的男兒可真是個個癡情的厲害,章英安皇後都去了半年了,陛下還這麽失意落莫?”
宋炔看了明王一眼,挖苦道“那皇叔可是我們宋家男兒中的情聖了,朕今天來,還真有事請教皇叔”。
明王擺出一幅八卦臉,饒有興味地等着宋炔繼續說。
天色漸晚
風雪至
人惆悵
小徑彎處
一樹寒梅如玉
香滿路
別來春半
柔腸斷
宋炔緩緩吟道 ,擡頭看向明王,“皇叔文采乃上京一絕,您品一品,寫此之人想表達什麽意思?”
“一個孤單的旅人,在一樹孤單的梅花樹下,瘋狂地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寫完後他會送給誰?”
“如果是雙相思,他會送給心上人,如果是單相思,他誰都可能送給,可能是同樣失意的朋友,也可能是單相思的那個人。”
“皇叔,我看起來很失意嗎”?
“失意極了,我看着你一幅像要為章英安皇後殉情的樣子。”
“如何對待單相思失意的朋友?”
“靜靜地陪着他,看他從單相思變成雙相思,或者從單相思變成不相思。”
“皇叔不打算寫一部情聖寶典,指導下迷惘的人。”宋炔斜眼調侃道。
“陛下的建議值得考慮”,明王回答的一本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