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混了

自诩見識了宋玉延以前各種騙人技法的唐枝,雙眼已經被千錘百煉成火眼金睛了。

雖然不知道宋玉延又在搞什麽名堂,不過她還是配合地點了點頭,假裝她信了。

宋玉延見她信了,也沒再瞎掰下去,她拿出幾文錢,想跟唐枝買幾兩鹽。唐枝見她确實有改過自新的表現,對她也寬容了些許,直接給她拿了大半斤鹽。

宋玉延“受寵若驚”,這小丫頭居然還挺大方的!

當然,她的性格注定她不會白白占唐家的便宜,所以在她編好第二張席子後,她就送給了唐枝。

唐枝若不是親眼見她背着席草回來,還以為她去買了一張,不然動作怎麽這麽快!

至此,她才真的相信,宋玉延确實會編草席,而且技法還不錯,這席子拿去賣,少說也值二十文錢。若是別人看了,一定不會相信這是一個第一次編草席的人能編出來的。

不過她習慣了跟宋玉延吵架,而且習慣了宋玉延犯錯被她逮着罵。這忽然之間,宋玉延不混了,也不偷她家的菜了,還給她各種補償,她怎麽就覺得不踏實呢?

“不行,不能白拿她的東西,否則以後她要是提起這事,我豈非變成沒理的那一個了?”唐枝一琢磨,第二天就從自家的菜園子裏摘了一些菜,搭配點姜蔥蒜,讓宋玉版拿回去。

宋玉延發現家裏的食材多了幾樣,自然找兩個小蘿蔔頭挨個問了一遍。得知是唐枝送的,她便感慨:“哎,這就是互敬互助和諧的鄰裏關系啊!”

當然,宋玉延雖然想要改變宋家跟鄰裏的關系,卻也不會拿着自己做好的草席去奉承人家。

她這兩天找兩個小蘿蔔頭來幫忙上草,速度快了很多,基本上一天能編一張半,這兩天半的時間一共編了四張席子。

她送了一張給唐枝,剩餘的三張則在刷除毛屑之後放在太陽底下曬。

跟她一起在這些天打造出了四張草席的兩個小蘿蔔頭看着剩餘的料子,問:“剩下的不編了嗎?”

宋玉延說:“編,不過得變個花樣。”

采用燈心草為原料的席子編出來的樣式很單調,因為它是一根根疊加上去的,要想添加花紋并不容易。

Advertisement

草席的草料除了可以用燈心草外,還能用蒲草、鹹草等。不過燈心草的莖偏圓,其餘蒲草、鹹草都偏扁。而用這種材料編草席,工序要複雜一些,但是要編出花紋來卻簡單。

權衡之下,宋玉延決定還是先用燈心草來編,不過她去河邊弄了些蒲草回來,翻曬、悶藏……等她編席子編到恰當的位置時,再加入些蒲草,慢慢地就出現了一朵若隐若現的花。

雖然這朵花看起來不是很完美,但是它的顏色與周圍的席草完全不一樣,使得它一下子就立體了起來。

兩個小蘿蔔頭都看呆了,宋玉版則更加堅定了偷師的想法。

宋玉延松了一口氣,學這個的時候她也才讀初中:

當時手工委要拍一組宣傳傳統工藝的視頻,她跑去湊趣,然後見到了草席編織工藝的傳承人袁老太太,已經八十歲的她親自示範了編草席的工序。

接着為了揭示傳統工藝的“後繼無人”跟宣傳這項傳統工藝,手工委就順便讓宋玉延去跟老人學習。

老人跟她聊天,知道她從小就接觸傳統工藝,覺得她是可造之材,然後就手把手地教她,還給她說了很多加花紋的技巧。

後來宋玉延就沒什麽機會編草席了,不過她倒是買了不少這方面的書回來讀,所以見自己還沒忘記老人教的技法後,她才慶幸自己沒辜負老人的一番教導。

剩下還有些蒲草和蒲絨,她也不想浪費,幹脆編了枕套,再将蒲絨填進去,一個枕頭就成了。

這個枕頭她就不打算賣了,畢竟她自己還沒有枕頭呢!

……

四張草席編好後,正巧趕上三月二十三的趕集日,宋玉延叮囑了兩個小蘿蔔頭看家後,就抱着草席出門了。

雖然有人來收購,但是價格往往偏低,她還是自己外出尋找商機吧!

鄉集、草市都是農戶跟小商販拿自家的農産品或者手工品出來擺賣的,沒有城管趕人,也沒有收保護費的。

宋玉延按照記憶,找了個好位置,将自己睡的破舊席子鋪着,然後将自己編織的草席攤開來。

若在以前,她定然不會吆喝和叫賣,不過自從做過托賣的兼職後,她也會吆喝兩句了。

在這兒賣草席的人不少,不過因為量少,基本上是那些收草席的大戶以統一的價格收購的。當他看見宋玉延的草席時,也是以十八文一張的價格收的。

十八文錢是普遍的價格,不過那都是不太好的席子,好一點的席子倒是能升到二十文一張。而且他們賣給外商時,價格一般會升到近三十文。

之所以這麽貴也是因為他們要交稅,十稅二,也就是每筆收益要交百分之二十的稅,扣完稅後,收購商賺的也只有五六文一張。

不過宋玉延不肯賣這麽低的價錢,對方仔細一看她的草席,覺得不管是用料還是編織手藝,那都是上佳的,這麽好的席子用來賣給外商也可惜了。

一番讨價還價,宋玉延咬緊了二十二文不松口,而他們的動靜吸引了許多看熱鬧的人前來。

大家一看宋玉延的席子——喲,還挺不錯的,是古林那邊的作坊編出來的吧?

衆人看熱鬧不嫌事大,有些過來搗亂的,各種出價,但就是不買。

宋玉延見那收購商有些猶豫,于是攤開有花紋的那張草席,說:“您要是買了前三張,這一張我可以便宜一點賣給您。”

看見那栩栩如生的花紋,衆人眼前一亮,确定宋玉延是在作坊那邊做過的人,不然她怎麽可能琢磨出這麽巧妙的技法呢!

這也不怪衆人這麽想,因為這時候也沒有精密的機械可以批量生産帶花紋的草席,大家都是以滿足基本需求為主的。

能買得起這麽漂亮的席子的也不會是普遍的底層百姓。

只有作坊的人才會挖空心思去把席子弄好看一點,賣給大戶人家也才能多賺些錢。只把它當成副業的農戶們自然也不會有這等細膩的心思了。

有人問宋玉延是不是哪個作坊的匠人,宋玉延笑道:“席子好就行,何必問編草席的人出身?”

收購那人問:“只有這一張?”

宋玉延颔首:“時間緊迫,只來得及編出這一張。”

“我要是買了前三張,這張能便宜多少?”

“這張要花心思,所需時間和心思都超過前面三張,所以我原本打算二十七文一張的,您若是答應了,我只收您二十二文一張。”

衆人一聽,四張席子都是二十二文錢,這張這麽漂亮,賣這麽便宜,不是虧大發了嗎?

那人卻不這麽想,雖然前三張也很漂亮,但是賣給別人最多也就二十文錢,這張二十七文,攏共也就八十七文。

若四張都是二十二文,那宋玉延賺的就是八十八文,不僅沒少賺,還多賺了一文,可見她也不笨!

不過那人有意跟宋玉延合作下去,沉吟片刻後,道:“成!不過你日後若是編出了這樣的席子,可得便宜些賣我。”

宋玉延笑着應下了,等那人交付了錢,領着一堆席子走後,宋玉延也就收攤了。

衆人看他們都走了,也沒了興致,就散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山藥:草編是這樣編的嗎?

方便面:沒錯,是編的。

編花紋啥的有誇張成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