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楊顏的難堪
楊素向我解釋:“公主有所不知。準公主楊顏她喪夫後,按照禮制因守孝三年不得改嫁,連婚嫁都不可,這公主封號更是不能冊封了。” [1]
有大臣與同僚低聲議論:“這準公主剛剛喪夫就跑到朝堂上,想讓陛下冊封,實在是有失婦德。”
同僚低語回話:“我看不但是有失婦德,還晦氣得很。皇上太過仁慈沒把她趕出正殿。”
此人話語一出,衆臣深有同感,皆在一旁低語議論紛紛,都認為剛喪夫的四皇姐在父皇登基之初跑到正殿十分的不吉利。
我看到滿懷期待神色的四皇姐,在聽到這些議論聲後瞬間花容失色,心有不忍,對衆臣們說:“你們不要再說四皇姐了。是我執意拉她進來的,不關她的事。阿五年紀小,不懂事。求求你們……”
“阿五,住口!”母後嚴厲的聲音在我身後響起,她走向我,說:“你年紀雖小,但要知禮節。看來本宮沒有教育好你。你嫁入王家未曾歸寧。這次你就留在宮中,一來算是歸寧,一來好好地接受禮制的教化。”
“是,母後。兒臣知錯。”我乖乖地退到一旁,愧疚地看着四皇姐。
後來,我深刻地明白,母親這一番嚴厲是想迅速地解決此事,以免有人借此事誇大其詞地說寡婦在朝不吉利,從而引起朝堂動蕩。我朝立國之初,事事都需謹慎。
母後看向王誼,說:“大司徒,我讓阿五留着宮中,你可有異議?”
王誼這時已沒有之前的不安,笑着說:“一切謹遵皇後的吩咐。”
母後冷着臉看向四皇姐,說:“樂平公主的封號是準備封給你大皇姐的,可她沒來。你這三年就老老實實的守孝,勿妄多事!”
四皇姐下跪,顫抖着柔弱的肩膀,我見猶憐:“是,母後。兒臣知錯,不敢造次。”
“還不退下!”
“是,母後。”
看着倉皇離開正殿頹廢難過的四皇姐,我想追出去安慰她向她道歉,卻被母後拉住前往她的寝宮。
父皇繼續上朝和衆臣商量國事。
進入母後的寝宮,母後一改嚴肅的表情,溫柔地撫摸着我的秀發,說:“阿五,你在王家受的苦,母後都知道。為了你父皇的登基大事不得不隐忍。現在是立國之初,還不能動王家,幫你立威還得讨好王家,以安舊臣之心。你會不會怪母後和你父皇太過無能?”
我抓住母親的手,擡頭看她:“不會的,母後。阿五雖小,卻懂得輕重。再說了,我現在是公主了,王家在明面上不敢把我怎麽樣,更何況婆母羅氏她……”
話說到這裏,我不敢說下去。我擔心母後會因我談起羅氏而問及王奉述的事。
母後沒有對我回話,拉着我走向桌旁,拿起一塊花生酥給我吃。屋內從香爐裏飄出的阿末香似一陣輕煙缭繞在母後的身旁,讓我對她産生一種若即若離的錯覺。我搖搖頭,不停地想,一定是母後現在做了皇後,和以往不同了,需處處顯得威嚴,才會讓我有這種錯覺的。[2]
母後笑着說:“阿五怎不吃?是不是這段時間母後太少和阿五在一起,所以阿五覺得母後生疏了?”
“不會的,母後。是阿五太想念您了。”我把花生酥放到嘴裏,滿香溢口,舒服地眯着眼睛說:“這花生酥很好吃,母後也嘗嘗。”
母後捏了捏我的小瓊鼻,說:“你呀,還是我的小阿五,心裏還知道惦記母後,不過聽你二皇兄阿摐說,你好像和你的小叔王家三少爺走得很近。” [3]
我心裏咯噔一下,覺得口中的花生酥瞬間失去了味道,呵呵地沖母後幹笑幾聲,低着頭佯裝吃着花生酥,不斷地思索着如何回答母後的話。
我畢竟還是個孩子,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掩飾自己的情緒,被母後察覺到異樣。她板着臉說:“看來阿摐說的是真的。”
我把花生酥放在桌上,看着母後,怯怯地問:“我和奉述真的不能一起玩耍嗎?奉述他人很好,不但救過我兩回,還……”我看着母後漸漸沉下的臉色,不敢再說下去,心裏難過極了,很害怕以後再也見不到王奉述。
母後見我難過,更是下了決心不許我和王奉述來往:“看來我的小阿五真的很在乎這個叫王奉述的人。若是其他人也就罷了,但他不同,他是你的小叔。”母後見我把頭低得更低,轉身對宮人說:“來人!”
宮人上前,母後命宮人把王奉述請入宮中,她要看看王奉述是何許人物。
我正要替王奉述說話,另一名宮人過來傳話,把母後請到父皇的書房,聽這宮人說父皇下朝後遇到了什麽難事要同母後商量。[4]
母後走後,我不安地在屋裏來回走動着、等待着,很害怕王奉述因我而受到母後的責罰。
過了好一段時間,當我感到心力憔悴的時候,一位宮人入內,說母後在別宮等我。
我見這宮人是之前傳話那人,便信了她。
在這名宮人的指引下,我走到一間房裏的一個側門。宮人示意我掀開側門垂挂的簾子。我照做後,入眼便看到另一間房內,母後坐于主位之上,而王奉述跪在下邊,一旁還杵立着幾名宮人。
後宮是男子的禁地,即使是二皇兄要進來探望母後,也要禀報。王奉述還是個半大不大的孩子,母後讓人把他傳喚入宮倒不會惹人非議。
母後說得很直接:“聽我的二兒阿摐說,你和我的小女阿五很是要好。”
“是的,皇後。”母後不讓王奉述起來,他就老老實實地跪着,回答母後的語氣卻是不卑不亢。
聽到這,我的心懸了起來,卻也知道現在不是沖過去的時候,不知道母後會如何處理此事。
母後突然和藹地沖他笑笑:“免禮吧。”
待他站起身後,母後接着說:“看你也是個懂事的孩子,應該知道自己和阿五的身份。她畢竟是你的大嫂。叔嫂親近被人訛傳終歸是不好的。”
母後完全沒有提我和他還是兩個孩子,完全把我們當成年長之人來處理此事。
我緊緊地抓住簾子的邊角,心想這會不會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
王奉述擡頭面無表情地看了一眼母後,随即低頭說:“我與阿五是要好的總角之交。”
他沒有提我和他的叔嫂關系,完全避開母後所提的重點問題。說我與他是總角之交,是告訴母後我和他年紀尚小,當下完全不必擔心叔嫂關系被人訛傳。
他真是聰明得緊!
母後臉上閃過一絲贊許:“你這小子倒是有幾分膽色和聰慧。可惜……哎~~”母後搖搖頭不知道在替什麽事惋惜,接着說:“若你主動向你養父提出脫離族籍,從此不再是王家子弟,那麽你與阿五便不是叔嫂關系。我可以同意你與阿五往來,你們仍然是要好的總角之交。”
我聞後差點驚呼出聲。王奉述對王家的感情有多深厚,我完全看在眼裏,母後怎可提這樣的條件!
王奉述失意地笑笑,而後平靜地直視母後,說:“我可以選擇嗎?若我選擇脫離了王家族籍,那麽過了若幹年後呢?待我與阿五長大成人,皇後是不是又會說,我與阿五已不是小孩,不能再繼續總角之交的關系。皇後明則是答應我與阿五往來,實則以緩兵之計把今日您想達到的目的推遲幾年罷了。”
母後的目光閃過一絲犀利,随後笑笑說:“你現在就斷定未來之事着實過早。難道你沒想過,多年後與阿五會是進一步的關系?只要你脫離王家,一切皆有可能!”
進一步的關系?是什麽關系?我歪着腦袋不明所以。母後在暗示着什麽,在委婉地表達着什麽呢?
王奉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佛說一切随緣!述知輕重,不會讓阿五因我受到牽連。”
我和王奉述說過,父皇和母後皆信佛,沒想到他在這裏用上了。我越發地覺得他聰明得令我敬佩。
王奉述說完這話,母後并沒有回話,而是詫異地看着他,眼裏閃過不明的情緒。
他沒等母後說話,向母後行了個尊禮,說:“既然皇後已無事吩咐述,那述這便告辭了。”
他居然就這麽轉身走了。
一名宮人壯着膽子,當母後的面呵斥他:“站住!你怎可對皇後如此無禮!”
母後向宮人搖頭擺手,吩咐宮人,說:“讓人把他送出宮,送到許醫館。”
宮人沒想到母後不但沒有呵斥和責罰王奉述,反而以禮相待一個小孩,領命後神情有些恍惚地離去。
母後讓宮人散去後,對着我的方向說:“還不出來。”
我笑嘻嘻地跑到母後跟前,讨好地抱着她,把頭埋在她的雙膝上:“母後,你最疼我了。”
母後輕輕地撫摸着我的秀發,嘆了一氣,說:“真是可惜了。若他是王誼的親兒,當初你和他也許就能夠結為……哎~~你以後可是可以與他往來,但身邊都需帶上綠丫和随從,不能單獨見面,更不能私相授受!”
“嗯,嗯。”我趴在母後軟軟的身子上,忍不住睡意的襲來,慢慢地閉上眼睛。之前我因不安來回走動,腿都走累了,這會人也累了……迷糊中似聽到母後說:“待他年長,便讓他離京……”
作者有話要說: 注1:準公主是指此人是皇帝的女兒,卻還沒有公主封號。
注2:即龍涎香,在唐代稱為阿末香,隋朝的時候不知道龍涎香出現沒有,待考究。這裏借用此香。
注3:楊廣小字阿摐(c花ng)。
注4:獨孤皇後深度參與朝政,與隋文帝楊堅在宮中并尊為“二聖”,是第一對被稱為二聖的皇帝和皇後,其後才是武則天和李治。他們應該是開皇中期被稱為“二聖”的,這裏提前說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一章的一個漏洞,發現楊麗華也是守孝,為何她就有封號留給她。這裏是為了增加人物矛盾埋下伏筆,暫且先不說為何要如此。
宮人包括宮女和太監。為了主線明朗些,連配角都不算的一筆帶過,不具體寫宮人叫什麽名字,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