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深藏的夢想

我委婉地拒絕了王家族長留客的好意,躲在阿述的傘下走向馬車。

綠丫知我和阿述還有話說,不敢阻止他走上馬車,她又怕旁人說我和阿述的閑話,硬是擠進馬車。幸好馬車很大,足夠我們呆在一起。

綠丫提醒阿述,要他叫我“公主”,被我呵斥了一句,說她若再說此事,回府就把她轉賣。她委委屈屈地閉嘴呆在一旁,完全被我們忽視。

阿述感激地看着我說:“阿五,謝謝你。今後莫要再提之前的傻話。奉年哥的事與你無關。”

他不再叫王奉年為“二哥”,而是叫“奉年哥”,我聽得出他說“奉年哥”這三個字帶着些許不自然。

“也許這事真的與我有關。”我把和大皇姐的對話告訴了他。

阿述沖我搖頭,說:“就算此事與你有關又如何。逝者已逝,活着的人還要活着。你往後更為孝敬公婆即可,又何必糾結過往。今日我脫離了王家,也是一種解脫。你莫要為我難過,至少我們不再是叔嫂關系,往後你來醫館找我玩耍,也方便不少。”

聽他這麽一說,我轉念一想,的确如此。至少二皇兄以後不會再拿“叔嫂”關系來阻止我和阿述見面。

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問他:“你怎麽會突然間想要脫離王家?”

他笑笑說:“那日你和奉孝哥在屋中争吵,我都聽到了。回到醫館,阿休伯見我悶悶不樂,在他的建議下,我考慮了一段時間,做出了這個決定。也許我脫離了王家,奉孝哥就不會那麽讨厭我了。讓你和奉孝哥争吵,我很過意不去。”

馬車外的飄雨漸小,街上漸漸喧嘩起來。人終是躲避不了這個世俗的世界。他不能,我亦不能。

我安慰他說:“沒事的,阿述。那日奉孝回來後便和我和解了。自那後,我們處得不錯,他就像我的哥哥,挺照顧我的。”

“那就好。”

……

……

那日雨後,我着涼久咳不止。阿述以藥童的身份前來王家探望我。

我本以為王奉孝會對阿述不理不睬,正想着如何讓他們兩人重歸于好,未料王奉孝居然主動和阿述打起招呼,甚至話起家常,這讓我感到十分詫異,甚至覺得透着幾分詭異。

阿述見王奉孝不計前嫌,願意與他攀談,談話中帶着小心翼翼和掩飾不住的歡喜。

四皇姐恰巧這時前來看我。我看到她手腕上戴着一只冰花芙蓉玉做的粉色手镯很是眼熟,想起綠丫在收拾王奉孝卧榻時發現枕下的那一只手镯,二者十分相似,且這兩日綠丫再沒看到枕下手镯。我又想起仆人謠傳四皇姐和王奉孝之間的事,心裏疑心更甚,便當王奉孝的面問她:“四皇姐,你這手镯煞是好看。”

四皇姐摸着手镯,如待放的牡丹嬌顏對我甜甜一笑,“是啊,我也覺得。店家說這粉玉随身攜帶可帶來好運,我便買了一個。”

我見她面無異色,暗中瞄向王奉孝,只見王奉孝與阿述相談盛歡,好像之前從未發生過不愉之事一般,聽我說到四皇姐的手镯,他也未有其他反應。

王奉孝與四皇姐說話客套,彼此間行止有禮,也許是我多疑了。

阿述說我身上的寒氣已去,可服枇杷葉露,不過兩日便可止住咳嗽。

我心中好奇這枇杷葉露是如何制作,便問起了阿述。他見我身體大好,且今日無雨,提議到城西處采集枇杷葉子。于是,我們四人一同前往。

自此,我為了阿述能開懷度日,常尋機會讓王奉孝與他親近。四皇姐說我是姊妹中唯一一位不讨厭她的人,也常來尋我。我因對她有愧不忍疏遠她。便因這樣,我們四人常常結伴同游,同喜同憂。

二皇兄曾告誡我,讓我別與阿述及四皇姐走得太近,後見我異常開心,王奉孝又常伴我左右,且二皇兄因得父皇重視,政務繁忙,因而沒有特別地阻止我。

時光飛逝,開皇元年秋,七月乙卯日,父皇開始在宮中身穿象征帝王的黃色服飾,舉國歡慶,百官祝賀。

這個月我開始學習讓人厭煩的女紅,好在母後疼我,未強制我學習。為此,我不想與宮中的司制相熟,倒是很喜歡宮中管理圖書典籍的司令,故常到宮中借閱古籍。

冬季十月,父皇在施行新律令後,于壬辰日巡視了岐州。沒過多久,公爹王誼奉旨出使突厥,歸來後父皇晉封他為鄖國公。王家在朝中的威望達到頂峰。

又過一年,父皇在開皇二年春正月時,于癸醜日親自到王家做客,對王誼顯示親近和厚待。

這一日阿述也在。他和我、王奉孝及四皇姐,如去年那般在湖邊水榭觀景。

自從阿述脫離王家,王誼對王奉孝與阿述的來往從不阻止,也允許阿述來王家尋我。

我看到父皇與公爹王誼沿着湖邊走來,與阿述三人快步從水榭出來,到父皇跟前一同行禮。

父皇已從母後哪裏得知我與阿述要好,見我與他只是總角之交,玩耍時常與王奉孝同行,便不反對我們的來往,只是在見到阿述黝黑的臉孔後啧啧稱奇,說:“此子臉黑如碳。你仙逝的外祖父孤獨信,因看父皇有奇異相貌,未來大貴,所以才把你母後嫁給父皇。今日一見此子,才知奇異之貌父皇遠不及也!”

長高少許的我站在一旁,聞後捂嘴輕笑。

阿述之前塗抹藥汁只比古銅色更黑一些,現越抹越黑,只差黑得發亮,連俊俏的五官都隐于這一片黑色之下。若他有一日洗白,我估計也不能輕易認出他來。

阿述對父皇行尊禮後,聽父皇所言榮辱不驚:“述得皇上謬贊,愧不敢當。述只是許醫館一名小小的藥童,将來只想行走四方,救死扶傷,不敢言貴。皇上萬歲,貴比天龍,如驕陽烈日般恩澤大地。述就是那地上的小草,受驕陽恩澤才可徐徐生長。”

父皇聞後哈哈大笑,心情甚好。我注意到被父皇忽略的王奉孝臉有郁抑之色,一直努力當透明人的四皇姐暗中拉了拉王奉孝的衣袖。這讓我之前放下的懷疑又重新生起。

王誼似乎因父皇沒有注意到王奉孝,臉上閃過一絲不喜,特意對父皇說:“奉孝漸長,身為儀同卻苦無實務……”

父皇止笑,微微斂容說:“驸馬年紀尚輕,若他急于忙于事務,一來同僚較為年長,怕不易合群,二來阿五年幼無人陪伴。不若讓他們多多相處培養感情,豈不更好。來日方長,你做父親的不必急于一時。”

王誼只好應道:“是臣愛子心切,妄言了。”他向王奉孝 使了個眼色。

王奉孝向父皇行禮,說:“奉孝定不負皇上厚愛,定更為善待公主。”

“好,好。”父皇開懷大笑,拍了拍王奉孝的肩膀,顯示對他的親近,才與心滿意足的王誼漸行漸遠。

這日後,我以為王誼會阻止阿述前來王家,沒想并未阻止,一切好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也在這月辛酉日,父皇讓二皇兄鎮守并州,三皇兄鎮守洛州,四皇兄鎮守益州,任各州總管職務。

二皇兄揮淚離京,對我說:“父親做了父皇,做兒子的長大了,卻要離開父皇的身邊。我好生羨慕大皇兄能入住東宮陪伴在父皇母後的身旁,還有因年幼可留在京城的五皇弟。”

我知道皇兄們離京是舊制,是為了保證大皇兄太子的地位不被威脅,保證京城的安定,以防朝中權臣形成太.子.黨、二皇兄黨、三皇兄黨等拉幫結派,各黨派争權奪勢引起的朝堂混亂。我無法改變二皇兄離京的事實,看他心中難過,對父皇說了二皇兄對我說的話。

父皇對皇兄們心存不舍,卻無可奈何,在宮中長籲短嘆了許久。

這年二月,父皇下令撤回準備進攻南方陳朝的軍隊,集中兵力抗拒突厥。突厥對我朝的正式宣戰,讓父皇不得不暫時停止統一南北的計劃。

這月庚寅日,父皇說國勢嚴峻,京中人手不夠,和大臣們商議後,任命二皇兄為左武衛大将軍,三皇兄為右武衛大将軍,且保留他們的原有官職,特許他們回京。

二皇兄回京後,知我為他在父皇面前說話,開心地抱着我說:“阿五,皇兄有你大幸!我定不會辜負父皇母後的厚望。”

……

……

五月大雨,突厥悉發四十萬騎兵,侵入長城邊界,分路進攻我朝,京都震驚!

這時的我臨近金釵之年,漸漸已懂人情.事理。在這樣嚴峻的國情形勢下,就連我這個閨中女子也變得憂國憂民起來。

我本愛博覽群書,現更是喜看兵法書籍。綠丫見我如此瘋狂,便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就算我熟讀兵法又能如何,國家有難根本無我用武之地。

我聞後在夜裏輾轉難眠,醒後更是長籲短嘆。原來我表面上貴為公主,實際上依舊是卑微的女子,只能安于室,學女紅,彈古琴,博覽群書只能用于消遣度日,國家有難卻不能為國出力。

為何女子只能生兒育女,為何女子不能為國出力?!

阿述見我郁郁寡歡,在知我為何如此後,帶我上街,指着忙碌的行人中的一人說:“你看那個賣畫的男子,他雖有才氣,能識字作畫,卻不能為官,這是為何?就連男子都不能做到因才為官,實現抱負,更別談世間女子……”

“……古漢時衛青本為家奴,若不是他的妹妹子夫得幸于武帝,他因此得以脫離奴籍,才有機會一展武略在邊疆建功立業。若不然,他只會一直默默為奴直到老死。世間男子皆需良機,女子亦然。”

他見我聞後蹙眉緊鎖陷入沉思,又說:“阿五,你要相信你的父皇,他一定會打敗突厥的,所以,你不要再抑郁,覺得世間不公了!”

“這世間本就不公。我信父皇是一代明君,定會想出辦法讓有才之人一展抱負的。”我辭別阿述,帶着綠丫走入人群裏,看着周圍的紛紛攘攘,想到阿述剛才的話,再想起古籍上所說:從古至今,朝堂為官者多為世家大族所出。朝堂需要人才管理國家,世家大族控制着人才,間而影響着朝堂風雲,就連皇權都受制于世家大族,每每與世族聯姻,那些寒門無大族支撐的有才男子,想要為官為國效力除非有大機緣否則難于登天,女子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朝堂能夠頒布法令,男子可憑才為官而不管個人的氏族背影,是不是有一天女子也能夠……

我随即搖了搖頭,覺得這個理想過于遠大,就連我貴為公主都不可,更何況世間的平凡女子。

我知我的想法太過于驚世駭俗。我把這個夢想深深埋在心裏,就連阿述都不曾告訴,只在夢裏與周公傾訴……

作者有話要說: 1.司制、司令都是隋朝宮中女官官名。楊阿五在《隋書》裏面記載非常地喜愛讀書。

2.根據《隋書》裏的原文記載:“戊午,秦王俊來朝”及“丁卯,晉王廣來朝”。其中的“朝”是指朝觐的意思。也就說楊俊和楊廣都去任地方總管了,不在京城。在《史記》和《後漢書》記載的“就國”是指當一個人受到君主的分封冊封而獲得領土領地後,這個人就必須前往該地進行管理統治,并久住(更正确的說是從此在該處定居)執行管理。

隋朝應該沒有就國了,不過讓王爺前往州任命總管,實際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就國,只不過漢時封王,隋朝是州總管。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太子以外的皇子在京,給各大臣拉幫結派的機會,而分化成了太.子.黨、二皇子黨、三皇子黨等勢力,造成朝堂混亂各黨派相互奪.權的現象。

有歷史學者說隋朝之所以滅國,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隋文帝對他的兒子們太過溺愛,若不是溺愛,讓楊廣屢次入京,成功收攏臣子結成二皇子黨,楊廣豈能這般容易奪嫡。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且往下看文。

這裏寫楊廣離京又回京是推測,待考究。凡是寫楊廣一直呆在京城的都是嚴重錯誤不符合歷史的。

3.孤獨信是歷史上最牛叉的外公和外戚,出名的美男子。他有一個女兒做了北周明帝的皇後;有一個女兒就是文中的文獻皇後,女婿是隋文帝,外孫是隋炀帝;還有一個女兒生了唐高祖李淵。可惜孤獨信死得早,富貴都享受不到。古代說生女兒沒用,看看他這三個女兒,引領三個朝代的牛叉人物啊!

4.據史載,楊堅的相貌異于常人。現在的電視劇完全找不出能演楊堅的演員。問世上有幾人相貌異于常人。記載中楊堅最顯著的是額頭突出,有五個隆起的部分從額頭直插到頭頂上。(我幻想一下,覺得五個隆起應該是龍形,不然孤獨信不會一看楊堅就覺得他有大富貴)

5.楊阿五的思想在女子地位卑微的古代是驚世駭俗的了,不要和現代比。╮(╯▽╰)╭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