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不輕易原諒
羅氏這時的态度可以說是畢恭畢敬再不為過,她不顧綠丫的阻止,硬是要給我行禮,語氣裏盡是懇求:“公主,這眼看快要過年了。我想到城西廟裏去看看奉孝,順便給他添些衣物。當然,若公主有心,與為婦一同前去,奉孝定會十分歡喜的。”
原來羅氏這段時間對我态度友善,屢次來看望我甚至還曾提出要為我守夜的事,都是為了探望王奉孝,怕私下探望王奉孝引起我的不快,然後在父皇面前說公爹王誼的壞話。畢竟是她兒子王奉孝對不起我正先,就算之前聖恩隆寵,也經不起王奉孝這一醜事的打擊。
這是人之常情,我不怪她對我有目的的親近,卻也不想這時候去見王奉孝。
母後說過人犯小錯,可抱怨兩句後原諒對方,但一旦犯大錯後你輕易地原諒他,日後他就會覺得你心懷大度,再犯錯也是會被原諒的,所以對于大過錯切不可輕易原諒對方,要讓對方努力得到你的原諒後,方有可能真心悔過,若想再犯定會思量得失。
所以,我便說:“婆母擔心奉孝,又有心供奉神佛。兒媳豈敢阻撓。只是您都說了新年将至,新都竣工在即,父皇常派人喚我入宮。若我前去城西寺廟探望奉孝,這一來一回,少說也要幾日。不若待過了年後,我與婆母再一同前去。”
随後我便對羅氏還禮,羅氏側讓,便想告了退。
我忍不住問了一句王奉年的事,婆母只是搖搖頭,看來是沒有找到。真不明白,一個大活人,滿都城地找怎麽會找不到。而那三名黑衣蒙面人在二皇兄強力搜捕下,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這讓我詫異萬分。
自那後,因尋不到王奉年,我心中有愧,決定改變以往互不往來的生活方式,一改常态地給公爹王誼和婆母羅氏請安問好,早晚各一次。這讓因王奉孝之事心中有愧的王誼夫婦受之有愧,對我更是畢恭畢敬。我們就在這種相互心中有愧中平靜度日。
這年十二月丙子日,新都城的名字經過百官商量,确定為大興城。也就是這日,羅氏從城西廟裏趕回王家,她對我說王奉孝清瘦不少,在廟裏沒日沒夜地抄經念佛修行童子功,整個人都有些呆傻了,而且還要每日吃素,把羅氏心疼得不行。
看到羅氏當我的面拂袖哭泣,我不知道怎麽安慰她,我以為她會對我求情,希望王奉孝回到王家,卻沒想她只是簡單地訴苦,哭完也就走了。
而後我開始心軟,覺得這樣對王奉孝的懲罰是不是太久了。随即進宮和母後說了此事。
母後抱着屋內的暖爐,喝着茶說:“阿五,莫要心軟。這羅氏主動向你求情,就是希望你心軟,改天主動放王奉孝回王家。你不搭理她,日後她也會心疼兒子向你求情服軟,這樣一來,以往你在王家受的氣也算回報給她了,看她以後還敢不敢沖撞于你。”
“母後,以前羅氏沖撞我是她之前還在瘋癫之狀,現在她恢複正常了,到沒有沖撞過我。”
母後輕敲我的腦袋,嗔了我一眼,說:“你啊,遇事怎麽不多個心眼。你怎知道這羅氏是真瘋假瘋,說不定她是假瘋,想趁機弄死庶女整死小妾,霸占王誼的寵愛,順便打壓一下你這個未來公主的威風,免得你以後仗着公主的身份在府裏作威作福。這樣一來外人便不會道她失德,反而會同情她,誰讓她是一個瘋子呢。”
“這內宅之鬥真是深藏玄機啊!”母後的一番話讓我大開眼界,心想若女子能夠從內宅中走出,把內宅相鬥的精力和智慧用于別處,那我大隋豈不是女子人才濟濟。
沒等我興奮一會,母後便說:“你且不管這內宅之鬥如何。你四皇姐楊顏所受的鞭刑估計早已痊愈,她所謂的自願禁足三月也快過了。現在正是觀察她和王奉孝會不會再度犯奸的時候。所以你不可讓王奉孝回王家,他在城西廟裏反而能讓楊顏有機會去尋他。你且看接下來的事情會如何發展再決定是否原諒王奉孝。”
母後對四皇姐是直呼其名,可見對她十分厭煩。我小心翼翼地問:“母後,王奉孝既然犯此大錯,為何我還不能與他和離?”
母後命宮人去取一些我愛吃的點心,屏退左右,随後對我說:“因為王誼在朝中表面上還是很有威望的。雖然他兒子王奉孝犯了錯,但這事不能擺到明面上來,不然皇家顏面何存。既然這事不能明面處理,也就不能治王誼管教兒子不嚴之錯。王誼無錯,朝中地位不損,你父皇就沒有辦法讓你脫離王家,不然大臣們又會為王誼鳴不平,若讓人借機挑事就麻煩了。”
母後的一番解釋,讓我心中明了不少事,從此再也不提與王奉孝和離的事。
而後,我對母後說了王奉年救我的事,母後讓我埋在心裏,不對任何人提起,包括阿述。母後說王誼在朝中是個死守派,現出了王奉孝的事,讓他在朝堂上消沉了些,讓父皇很多新政策可以實行。若我說出愧對王奉年的事,怕王誼在朝中又蹦跳起來。
原來王家的事牽系着朝堂風雲。我因此更是愧疚,更為善待公婆。雖王奉孝對我不善,但一碼事歸一碼事,公婆在這事中是無辜的。
回宮的路上,坐在搖晃的馬車上,我在想其實我并非是對王奉孝心軟,而是內心深處希望王奉孝能夠留住阿述。
那日談話,阿述說年後他很有可能跟着許藥醫走訪天下救死扶傷。
随着我朝初建,需要大量的人才,太醫署向許藥醫抛出橄榄枝多次,皆被習慣自由的許藥醫委婉拒絕。許是許藥醫頂不住太醫署的熱情,想離開都城避上一避。
綠丫說阿述之後來尋過我,可惜被二皇兄擋了下去。我知後并沒有因此事生二皇兄的氣,而是裝作不知道,想暗中尋機會去見阿述,卻一直未能如願。我不知道阿述這一走會去多久,兒時經常陪伴的玩伴漸漸長大,将要離開,心裏總是不舍。
這月乙酉日,父皇派遣沁源公虞慶則駐守弘化,防備胡人。二皇兄再次請纓,又被父皇駁回。
父皇見他因此悶悶不樂,下朝後便對他說:“你尚未娶妻沒有子嗣,這駐守之事十分兇險,萬一出了意外該怎麽辦?難道要連個子嗣都沒留下來嗎?你大皇兄不同,他早已選妃,雲昭訓都幫他生了兒子了。”
作者有話要說: 長安,又叫西安,我在機場還看到了鹹陽,可沒看到大興,若不了解隋朝的歷史,怕沒有幾人知道,西安在隋朝還有一個名字叫“大興”。世人應記住這個名字,因為它代表了一段歷史,一個朝代。